穿汉服、点朱砂、写“人”字……新学期伊始,不少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开学第一课”,办起了新生入学礼。这些仪式不仅是对古代礼仪文化的传承,更旨在让孩子知书明理、尊师重教,也寓意着新的征程从此开启。(8月29日《羊城晚报》)
入学仪式是孩子们迈入小学、开启学习生涯的重要时刻,它标志着人生阶段的重要转变,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一个满载仪式感的入学礼,不仅能帮助孩子适应新的人生阶段,让其对未来充满期待,也传递着人们对教育、智慧和尊师重教的向往。
在古代,入学礼是人生四大礼之一。传统入学仪式承载着中华民族教育文化的丰富内涵。其中,汉服是中国传统的服饰,穿汉服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庄重和优雅,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化自信;书写“人”字,意在提醒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点朱砂”则象征学生开启智慧之门,激发学习能力。这些富含深意的仪式,使得开学的瞬间充满了期待和新鲜感,让学生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激发起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求知的渴望。
传统入学礼的举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庄重,更是对教育的尊崇和敬意的表达。无论是穿汉服、点朱砂、写“人”字,还是其他传统开学仪式,这些古老的仪式都通过寓意,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如何尊重师长,如何珍视知识的传承。同时,它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学生的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塑造着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青少年而言,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我们不仅要在入学仪式上展示传统文化,更要努力让传统文化回归课堂,在学生心中扎根生长,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学校可以设置相关的课程或主题活动,将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例如,在语文课上,选取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讨论;在艺术课上,教授传统绘画或剪纸等技艺;在体育课上,引入传统体育项目和活动等等。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也能够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这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启迪。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可以组织合家欢、传统节日庆祝,引导孩子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演出和活动等形式,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开学仪式在现代教育中逐渐式微,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失落。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精华,将其融入到现代教育的形式中。无论如何改变,尊师重教的精神永不过时,对知识的敬畏和对学习的热情始终不变。这也是传统入学礼在今天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