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法课”党史教育教学方法初探

■成都东部新区草池初级中学 李琪

《教育导报》
2023年第87期(总第3852期) 导报三版

2021年4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中强调:“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虽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没有直接提到党史教育,但教学内容却有许多党史案例和人物,蕴含着丰富的党史教育和红色教育资源。这需要教师厘清教材内容,巧妙将党史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笔者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三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党史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从有意义到有意思——充分营造党史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因此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有意义”,而且要“有意思”,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愉悦、求知的心境中进行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这正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应秉承的核心理念。要想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大党史教育力度,就必须要营造出想学、爱学、要学的浓厚学习氛围。一是要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传统内容相结合,特别是与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真实情感,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有机统一。二是要结合最新的政策解读,与时俱进不断巩固党史教育教学成效。特别是要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三是要积极寻找党史教育的切入点,尤其是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党史故事、英雄事迹等,通过深挖其背后蕴含的思想深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前提下,进行深入思考,深刻领会和弘扬革命前辈敢于斗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坚守真理、正道、原则、规矩,赓续红色基因、砥砺高尚品格。

二、从小课堂到大课堂——激发党史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师要科学把握学生身心与认知发展规律,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注重适切性和融入性,把道德与法治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党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一是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特别是针对现阶段“10后”学生的特点,摒弃传统说教方式,契合新一代青年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追求个性的特点,综合运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党史情景剧展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其知晓“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的灵活性。二是要善用多媒体平台,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特别是要结合时事讲述动人故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三是要深入探索培养学生党史学习的兴趣。要利用兴趣社团、学习小组等方式,引导学生就党史进行探讨,鼓励学生通过演讲、知识竞赛、黑板报、手抄报、文艺演出等方式,沉浸式开展党史学习。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讲好道德与法治课的“老故事新发现”“新故事新道理”,打造现代道德与法治教育新模式,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把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党史知识培养成兴趣爱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教学成效。

三、从教材到教学——努力构筑党史教学体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党史教育内容,是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承担的任务。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时,要将“三位一体”教学体系贯穿党史教育全过程,切实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从而实现党史和育人相结合。一是要具备历史视角。以党史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素材不能仅仅局限于党史,而要将党史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起来,从感性故事到理性思辨,从兴趣引导到模仿探索,从道德与法治理论到现实观照,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党史观,提升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二是立足教材视角。党史学习教育应立足于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从实用性角度活用教材、道德与法治元素,将课本知识活化、立体化地呈现。三是要紧跟时代视角。党史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强化党史教育的大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将党史教育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深化学生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养成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的良好品德。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