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怎可速成?

■苑广阔

《教育导报》
2023年第87期(总第3852期) 导报四版

随着短视频、直播等碎片化娱乐形式在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年轻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引发关注。最新出炉的京东《2023年轻人开学季读书报告》显示:驱动18-35岁人群读书的主要因素,除了主观能动性,还受到影视化改编这一潮流风向的引导。

如果抛出一个问题:你会因为什么原因而去读一本书?我想现代人给出的答案,会很多样。比如现在越来越多人,是看了通过文学著作改编的影视剧,转而又去找原著阅读;再比如一些人,是看了短视频平台上的一些“说书人”的推荐,继而去买书和读书。

其实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当我们拿起一本散发着纸墨清香的图书开始认真地阅读,这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在短视频时代,也有一些文化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乃至说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醒。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那些打着“3分钟读完名著”之类的短视频。

在短视频平台,以“3分钟读完名著”为标签的短视频博主数量庞大,他们将经典名著的讲解时长压缩到3至5分钟内,简单涉及一些作家背景、文本含义与时代意义的梗概知识。这些“3分钟读完名著”的视频选书与文案高度雷同,评论内容、叙述语气也同质化严重。为此有不少网友留言吐槽:“本以为看完速读短视频可以缓解我的‘名著恐惧症’,结果好像只欣赏了书皮和腰封。”

这些被称为“说书人”的短视频博主,为什么非要用3到5分钟来解读一本国内外名著?是因为这本名著,就只值3到5分钟吗?其实不然,那是因为3到5分钟,是多数人观看短视频所能够忍受的时间极限,如果时间再长一些,很多人就要划过去了。

问题就在于,名著的作者写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如果正常阅读需要几天或好几周时间才能读完的一本名著,用短短3到5分钟来概括,又能够概括出什么呢?所谓的“3分钟读完名著”,更像是网络流量裹挟下对注意力的一种收割,而不是为了推广阅读。一旦网友止步于“3分钟读完名著”的文化快餐,将某些“说书人”的偏颇观点奉为圭臬,那便消解了阅读的真正意义。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愿意读书,都是一件好事,但是要想真正领会文学名著的魅力,得到文学作品的滋养,还是需要耐心地去读原著。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在短视频时代,一些人以为花上三五分钟通过别人的短视频解读一本名著,就意味着自己读完了这本名著,这无疑大错特错。还有一些网友,则看了短视频博主的推介之后,发现自己对这本书好像并不感兴趣,于是放弃了去读原著的想法,这同样令人惋惜,很可能让我们就此错过了一部真正的文学经典。

读书还是要耐心读原著,而在短视频时代,读书尤其需要耐心、定力,而不能急于求成。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