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行走于街道上,看见一位农妇在街边推着一辆手推车叫卖着农产品。手推车里有玉米、桃子和其他一些蔬菜。我和一位朋友想买几根玉米,便到推车旁选起来。
这时候,一位年轻的妈妈也围了上来。她是来买桃子的,选桃子时,她三岁左右的儿子也跟了过来,拿了一个桃子就活蹦乱跳地走开了。她见状,严厉地对儿子说:“别乱拿别人的东西!”可是,那孩子还是拿着桃子欢喜地走远了。
妈妈生气了,冲上前去,从孩子手里抢桃子,孩子不给她,她就打了孩子一耳光。孩子由于躲闪,身体失去平衡,歪倒在地上。他不明就里,伤心地说:“你为什么打我?”当妈妈夺走桃子之后,孩子就势在地上边打滚边哭,站在一旁的奶奶走过来拉他,可他就是不肯起来。
这个孩子还小,在他的认知里,他以为妈妈可以拿别人的东西,他也可以拿。这个年轻的妈妈冲到孩子身边,想夺桃子时,若多一点耐心,轻言细语地向孩子解释,她是在买桃子,要付了钱之后,桃子才属于自己,才能把它拿走。这样,我相信孩子既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又会乖乖地把桃子给她,就不会发生眼前这幕因母子抢夺桃子而致使儿子哭闹的“剧情”了。可是她什么也没说,便打了孩子,夺走桃子后,任凭孩子在地上打滚和哭闹。我和朋友见这个年轻的妈妈用这样粗暴的行为对待孩子,也不禁问:“你为什么要打孩子呢?”我又因势利导地说:“你在这里买桃子,可你的孩子却不知道你是在买桃子,他只知道妈妈可以拿,他也可以拿,所以他才拿着桃子走开了。你应该告诉他,付了钱,桃子才属于自己的,才能把它拿走。”年轻的妈妈听我这么一说,也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不声不响地在一旁继续选桃子,或许孩子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时,她会知道该怎么教导孩子。
有些家长就像这位妈妈一样,在孩子还没有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时,孩子犯错后,不懂得怎样去教导他们。其实,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犯错,当他犯错后,家长应该要让他知道错在哪里,要怎样做才是对的。他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对于父母的教导,才会心悦诚服。这样,以后才不会犯同样的错。
在做人处世上家长要这样教导孩子,在学习上更是如此。有些家长,孩子做错题了,不是打,就是骂。这时候,孩子本来就很苦恼,自己也很着急,父母一责骂他,打他,他的思路就更混乱了,更不知道怎么去做。作为父母,应该静下心来,耐心地引导他们如何“查漏”和“补缺”。这样,以后遇到同样的题型就不会做错了。
我曾目睹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天,从一户人家门口经过,看见一个几岁的小孩趴在桌子上做作业,一旁坐着他的母亲。不知是这孩子做错了题目,还是遇到了难题不会做,母亲狠狠地扇了孩子一耳光,并厉声责骂孩子。看到这个母亲这样对待学习中的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由得在门口驻足了一会儿。这个挨了打骂的孩子放声哭了起来,母亲又厉声说:“别哭了,再哭我就把你扔出去!好好想想该怎么做。”可孩子还是一个劲地哭和抹泪,根本进入不了学习和思考的状态。……
我不便站得太久,悻悻然,摇着头离开,心里感叹:这个母亲怎么能这样教育孩子呢?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本来就心中充满困惑,缺乏自信,渴望得到母亲的指导和鼓励,以求得解决问题的途径。母亲这样对待他,他不但心里委屈难受,挫败感也会更加强烈,哪有心思和信心去解决眼前的难题?如果这位母亲爱抚地摸着孩子的头,并鼓励他说:“儿子,妈妈相信你,只要你认真地思考,一定会解开难题!”效果肯定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