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游隼化身游隼

■张丹红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3期(总第3858期) 导报四版

《游隼》

作者:[英]J.A.贝克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原作名: The Peregrine

译者:李斯本

出版时间:2023年2月ISBN:9787547744277

寂寂的秋日午后,我合上《游隼》的书页,内心感受到了久违的平静。《游隼》讲述了一个崇尚自由、内心纯粹的匿世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多年观隼的日子,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生命的敬畏、悲悯和礼赞。

这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缘起,写的是贝克对追寻游隼这件事从消遣到痴迷的过程,他决定以观测者的角度开始整体记录;第二部分是贝克整理的关于部分游隼的资料,内容包括身体构造、飞行速度、生活习性、狩猎喜好等;第三部分则是贝克日记式的观隼笔记,收录了他某年深秋十月到次年四月的追隼历程,这部分占据了全书的主要篇幅。

三毛在《如果有来生》这首诗中写道:“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贝克在书中写道:“自由!你无法想象自由意味着什么,直到你看见一只游隼如离弦之箭,冲入温暖的春日天空,随心所欲地徜徉在无边无际的光亮之中。”鸟类是他们生命和灵魂的寄托,象征着挣脱外界的桎梏,将自己浸染于大自然的广阔无垠之中,远离人世间的是非得失,暗藏避世之感。

在这本书中,除贝克外的人类每一次出场,常常是以一个破坏者和猎杀者的形象:人类在池塘里扔着一些常见的垃圾,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乌鸦食用包含化肥和农药的食物,导致口吐明黄色的泡沫,抽搐而死;猎杀者用枪射击鹰,引起了动物们的惊惧……

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书,贝克的文字笔锋冷峻,又蕴含诗意,余韵悠长。在他的描述下,我仿佛也成为了一个执著冷静的观察者,置身于溪边、林间或是田野中,徒步或骑着自行车跟踪游隼,目光仰望追逐游隼,以惊人的耐心观察游隼,用贴近动物的视角记录下观察到的一切。

贝克记录的文字,充满着密如蛛网的观察和凝练巧妙的比喻。麦克法伦这样评价贝克的文字:“不是虚假、刻意的张力……而是一种精纯,精准,有原始力量的张力。”他写翠鸟的尸体:“他就像一颗死亡的恒星,绿松石般冷峻、微弱的星光,穿透漫长的光年,终传至我的眼中。”他写秋日的黄昏:“黄昏纯净的琥珀色光泽里,夏日乏味的绿终于烧成了火红和金黄。”他写游隼捕猎:“像恐怖分子一样袭击鸟群,惊惧如同瘟疫在海岸边扩散。”单单这些文字,就足以打动人心。

等到冬天冷风呼啸的时候,我想重新翻开这本书,再次感受着这冰冷纯粹的文字带来的寂静与安宁。追逐贝克的脚步,化身游隼,翱翔天宇,怀着对自然生命的崇高敬意,成为一个自然的守卫者,而不是破坏者。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