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难启齿,必修课不可废

马晓冰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7期(总第3862期) 导报一版

10月11日是第十二个“国际女童日”,世界范围内种种女童发展问题正在被看见,也急需被解决。重视“性教育”是关爱女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微博热搜话题“对女孩子早期性教育有多重要”就引起了众多的关注与讨论,不少网友现身说法,呼吁实施科学正确的“性教育”应坦诚以待。

不过,尽管“性教育”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与“性”沾边的禁忌仍令很多人讳莫如深。有的家长怕孩子“知道了会学坏”不肯教,也有家长抱着“小孩子不用教,长大了就会懂”的想法搪塞过去。慢慢地,“性”就这样被置于敏感又神秘的高台,而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又总想踮起脚往上去看,常常就这样“崴了脚”。对此,成人先一步明白:“性教育”并非“羞耻布”,无知才是孩子最大的危险,以开诚布公的态度进行“性教育”,或是帮助少年儿童“化险为夷”的第一步。

而在现实生活中,“道理我都懂,但就是不知道从何讲起”是许多家长的难题。尤其遇到“对女孩的性教育”一类的话题时,我们总习惯性地谈论如何避免“性侵害”,站在“受害者”的视角上防患于未然。这样做虽然能起到警惕作用,但也会留下“女孩更容易受到性侵害”的刻板印象,让男孩家长掉以轻心的同时,也窄化了“性教育”的内涵。

除了如何保护自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所需的性知识还有很多。“关系”“价值观、权利、文化和性”“理解性别”“暴力和保持安全”“获得健康和福祉的技能”“人体发育”“性和性行为”以及“性和生殖健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新版《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中,针对青少年“性教育”计划归纳出的8个关键概念,概念所指涉的是未成年长大成人的必修课。

除此以外,何时教?也是家长们关心的重点。在“性教育”缺席的青春期,“不好意思”会成为生长发育中青少年的通病。有的女孩会因为月经的到来莫名地感到羞耻无措,含胸驼背以掩饰胸部的发育;也有男孩困扰于快速增加的体毛与体味,因为变声期的“公鸭嗓”感到自卑。性别特征与生俱来,提前做好“性教育”的功课,可以有效规避这些烦恼,塑造更加自信、完善的人格。

负责任的“性教育”不是出于担心的临时抱佛脚,更不是问题出现后的亡羊补牢,而应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推进的过程。根据《纲要》中8个关键概念的内容,5岁至18岁及18岁以上的青少年被划分为4个年龄段,在不同年龄段都分别设有具体的学习目标。

不论男女,“性教育”的步伐都不能拖延,家长要做的是克服羞耻,摒弃无知,允许并帮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身心;习得尊重、保护自己及他人的正确方式;增加对爱的感受力,从而与外界建立良好联系。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