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写作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夏应霞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8期(总第3863期) 导报三版
开栏语 写作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梳理、总结、提炼、传播自己教育成果的有效方法。“专业写作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聚焦基层老师们不能写、不敢写、不想写、写不好等问题进行研究,拟访谈省内外中小学教师中百名教育专业文章高产作者,探寻专业写作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报特开辟“以‘写’问‘道’”栏目,敬请关注。

教师写作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搞教育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现象学教育学”开创者之一的加拿大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在《教育的情调》中指出:教师描述性的写作是教育学现象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国内,目前针对教师写作的作用、内容、方式等方面研究较多,但也很零散。颜莹在《教育写作:教师专业表达和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文中提出:教育写作可以促使成为“理性的实践者”,产生系统化的思想和更强大的教育生产力;李润州认为,论文写作之所以能成就卓越教师,是因为论文写作孕育、生成着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促成、完善着新颖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提升,造就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写作文体的分类上,有的将教师专业写作分成了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文献综述和调查报告5类。有的分成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自传、教育案例、课例研究、调查报告、论文和读书心得等。在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实践中,主张师生共写随笔,用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和学习心得等形式,师生记录、反思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状况,交互书写,相互编织,彼此润泽,共同成长。

目前,针对教师专业写作的作用、内容、方式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教师专业写作如何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并以此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还未形成较为系统化的研究,因此我们拟定了“专业写作对教育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的主题,聚焦写作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以需求为导向,做到“三个契合”

契合国家层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指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要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国家的顶层设计为研究专业写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提供了政策指向。

契合教师终身学习、项目学习、自身发展的实践需要。“终身教育”概念由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先提出。他认为,教育应是个人从生到死一生中继续着的过程,随时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学习其实就是专题学习,学习者自我驱动和自我定义的目标和产出。教师通过对专业写作的专题学习,找到提升专业能力的路径。

契合破解教师专业成长瓶颈的现实需求。目前,教育界对于专业写作的内涵尚未形成普遍共识,其分歧主要在于对专业写作的定义、动因、方式、目标等本质问题的认知。要在教育界达成对专业写作的共识,必须深刻理解教育专业写作定义、动因、行为、价值等,以及写作为教师个人发展、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效果带来的深刻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写作的功能和价值。很多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师对专业写作认识存在误区或偏颇,导致不想写、不敢写、写不好,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聚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厘清“三个问题”

何谓专业写作?有学者指出,专业写作是在教育生活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进行的,以专业的方式阐述教育思想、反映教育事实、传播教育经验的表达过程;中小学教师的学术写作包含特定的“写作要件”,它们由学术作品的体例决定,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成果报告等,因为需要评定或评比,为便于审阅或比较,其要件和顺序往往有统一规定。其实,专业写作就是教师从专业视角运用叙述、论证、阐释、推论、演绎等思维,遵循学理逻辑和结构逻辑,描述教育生活,表达教学思考的一种写作方式。在写作内容上指向的是教师教育教学生活日常,文体上包括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

何谓教师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通常指组织教学能力、教育影响的传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教育部印发的《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分别明确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能力,包括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专业写作到底能不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我们认为,教育专业写作高产作者与其教书育人成效显著成正相关。适当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写作能力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通过访谈省内外100位教师高产写作者,将其育人成果、教学成果、教研成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教师专业写作对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影响,找寻教师专业写作与专业能力的逻辑联系。

三、重点突破,探索教师专业写作研究的“七个方向”

不同学科教师专业写作对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不同的学科专业对教师写作具有较大影响。比如,语文学科教师在文从字顺上具有优势,但常存在写作目标、逻辑思路不清晰,行文情绪化,用文学性、艺术化的表达进行专业表述等问题。数学等理科教师在逻辑、思路、结构上优势明显,但常存在语言贫乏、文法错误等问题。思政、英语、艺术等学科教师选题新颖活泼、切入角度较好,但个体差异较大,需帮助他们厘清写作思路、方向、方式和文体。随着综合实践课程、劳动教育课、科技课此类跨学科专业的课程逐渐受到重视,此类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的写作对助推其专业成长的影响亟待研究。

不同学段教师专业写作对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存在比较明显的写作壁垒,不同的学段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差异较大。通过对从事学前、小学、中学、职教、高教阶段等教师进行样本分析和研究,考察其专业写作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到底有何影响。

不同年龄阶段教师专业写作对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新手教师(入职前3年)、青年教师(40岁以下)、中年教师(40-60岁)因为对专业理解存在年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对写作的目标诉求、主观意愿、表达与呈现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写作情况,研究其写作风格、关注的视角和呈现方式等出现的年龄特征,寻找专业写作对于不同年龄阶段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教学手段更新等方面的影响和关系。

不同地域教师专业写作对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其教师专业写作情况也不一样。就我省而言,成都市的教师整体水平较高,其写作习惯好、写作能力强,教育水平、质量相对较高,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片区、高原等地相对较低。因此,不同地域、城乡的教师其专业写作对专业能力提升有着不同的影响。

教师专业写作共同体对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教师写作共同体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自组织;另一种是他组织。自组织就是一些具有强烈写作意愿的教师通过微信群、 QQ群等建立的线上写作共同体,呈现出零散性、分布广、写作的内驱力强等显著特点。他组织就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课题组、教育专业媒体等建立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写作共同体,呈现出主题性、任务驱动、阶段目标达成等显著特点。无论是自组织还是他组织写作,对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不同写作内容及形式对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有的老师擅长写教育故事类,有的擅长教学反思,有的擅长教学设计案例,有的对教育政策方针、政策的解读比较感兴趣,还有的教师善于对社会、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开药方”。这些不同的写作内容和形式,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有着不同的影响。

教师写作成果社会认可对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教育专业媒体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正相关作用。而如何更多维度地让教师写作成果得到社会认可,并刺激专业成长和职业影响力,这也是课题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系“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专业写作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 PDTR2023-13)课题成果之一】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