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成都高新区行知小学 李明镜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8期(总第3863期) 导报三版

随着互联网与智能终端迅速普及,信息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不断重塑着教育样态。面对新的育人环境,加强和提升小学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以及构建适合校情的信息技术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发展,更具有普遍性和前瞻性,这也将是学校教学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变革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抽象学科的计算思维。一般来说,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意识。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教育的立足点不在于高大上的实践材料和设备,而在于生活,用生活贯穿知识,用知识培养认知,让认知与思维从实物和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和创新中去。

二、多元尝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

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写字的兴趣。以语文学科的识字教学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起学生规范书写的兴趣,如讲故事、做游戏、编儿歌、读顺口溜等,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汉字书写有关的人物、典故或轶闻趣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写字激情。如,一年级教师在教学生写“坐”这个生字时,就采用了编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教师还在多媒体平台上生动形象地展示怎样将两个“人”和一个“土”组合“坐’字。学生可以直接在智能书写板上书写,书写的过程通过信息传输直接呈现到屏幕上,让教师和其他学生一目了然,他们很快就掌握了书写“坐”字的技巧。

让信息技术成为英语教学的突破口。在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教师利用课堂答题卡功能实现师生互动;利用课堂共享让学生成为“英语主播”;课堂中穿插抢答、掷骰子选人回答问题等小游戏,让学生始终处在热烈的课堂活动中。……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资源整合,让学生从小在充满开放、互动、国际气息的学校氛围中了解本国和其他地区的文化。

以微视频为载体激发学生兴趣。我们的新老师展示课活动中,音乐老师执教巴乌吹奏《红河谷》开课时,用前段时间流行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里面的一首歌曲《大碗宽面》,当歌手郁可唯高亮的声音一响起,古风的韵味扑面而来。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中哪些是当代曲调,哪些是古典传统戏腔、传统民歌或传统丝竹乐,这些元素是如何有机结合起来的,为什么有了这些传统元素,唱起来、演奏起来就别有一番韵味?用微视频开课,注重学生多种感受和体验,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机制

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让信息化教育理念入心入行。学校要将信息技术纳入育人体系之中。一是校长牵头,带头学习信息技术的先进理念,组建相关领导小组,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具体的执行方案,定期邀请专家围绕构建信息时代教育新模式、一系列信息化教学技能等内容进行培训。同时,组织教师深入信息化教育较好的学校现场观摩并用于教学实践,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逐渐加深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应用。最后,管理干部带头听课,分学科深入课堂,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以核心素养为指向,是否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推动智能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推动学生高质量发展上。

做好相应的竞赛机制及考核工作。坚持在校本研修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制订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各类研讨活动、教学大赛等,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教职工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积极邀请信息技术各级学科专家介入指导,也将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对不认真参与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纳入考核评定。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