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学校治理创新的“五字”工作法

■高县硕勋中学 余华勇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9期(总第3864期) 导报三版

高县硕勋中学建校于1994年,是以革命先烈李硕勋的名字命名的一所义务教育初中学校。2015年,为满足县城发展和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高县斥资1 .2亿元异地新建并整体搬迁硕勋中学,学校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新校区占地100亩,设备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师生人数激增。几年间,师生人数增加到近4000人,69个教学班级。学校发展路在何方,如何成为“风景”?

学校决定从党建入手,坚持以党建引领一切、一切皆为育人为指导,让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结合现代学校治理要求,提炼出“家国情怀,硕志功勋”核心文化,践行生活教育理念,推进“人文、智慧、书香、健康、和谐”五个硕中建设主题,树立“与更好的自己相约”价值追求,倡导“留下自己的印记”个人愿景,创新学校治理模式,总结形成了建、联、培、进、评“五字”工作法。

以“建”为径,夯实治理创新组织保障。建立“1+3+ N”组织。即,建立党总支领导下的三个年级党支部和 N个年级家长党小组,全面开展队伍组织建设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搞好统一战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建立“1+4”阵地。即,学校建立党建阵地,学科中心,服务中心,学生成长中心,家长交流中心。建立5支队伍。即,建立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家长骨干队伍,名师骨干队伍,专家顾问队伍和学生自主管理干部队伍。

以“联”为径,凝聚治理创新力量智慧。党员干部联系薄弱班级:指导班级规划、体系构建、文化提炼、五育并举、常规管理、特色打造、家校协同等工作正常推进。党员家长联系困难家庭:开展精神扶志、物质扶困和技术扶智。优秀共青团员联系学困学生:实现生活互帮有爱心、学习互帮有恒心、资源共享有诚心、思想互助有信心。党员教师联系特质学生:切实解决为民办实事“最后一米”的问题,助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名优骨干联系薄弱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传帮带作用。

以“培”为径,涵养治理创新队伍素质。抓好线上线下的集中通识培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能力素质,增强法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提振形象气质,提升方法艺术。抓好分层分类培训:根据工作家庭背景、专业底蕴、兴趣特长等进行分层分类培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各美其美。抓好个案培训:针对特殊情况单独对教师、家长、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定期跟踪帮助,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抓好“邀请式”培训:根据个体或群体需求,制定专题化、系列化内容,定期发布信息举行邀请式培训。抓好“亲子陪伴”。

以“进”为径,搭建治理创新立体通道。进学校:所有家长定期参与千名家长进校园、家校互访、亲子、毕业典礼、营地建设等活动;参与教学督查、活动策划、重大决策、健康管理以及艺术节等。进班级:家长讲师团成员定期进入班级开展主题专题交流培训。进家庭:党员家长和孩子在老师带领下一起参与“百名教师进千家”家访,实地感受不同学生家庭情况,增进亲子和师生同学关系。进社区: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社会实践、义务劳动、义工活动在实践中成长。

以“评”为径,激活治理创新队伍活力。质量捆绑评价:以年级、班级、学科教师为整体进行考核评价,旨在培养团队意识。个性化契约评价:根据教师个人、班级、学科实际情况进行目标约定考核,调动积极性发挥特长。档案成长评价:为师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全方位、全过程记录综合考核。供给侧评价:根据教师实际需求完善制度,解决评职晋级、评优选先等历史遗留问题。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学校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研究制度,保障经费投入,加强学习提升,创新研究方式,让党建工作与治理创新深度融合,保障课题的有序推进,为总课题组的推广研究添砖加瓦,贡献学校力量。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