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品格教育的实践路径

■成都市新津区外国语实验学校 郑建琼 彭佳蕊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9期(总第3864期) 导报三版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品格教育得到了全方位的重视。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实践中,笔者认为,品格教育必须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目标,必须扎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笔者认为,有以下途径可供参考。

一、专门的品格教育课程

专门的品格教育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道德认知资源,对学生思想产生直接的影响,是“知、情、行”中的第一步“知”的实现与完成。最多的做法是借助班会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主题班会可包括“天宫课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新年、禁毒宣传等。例如,在开展“中国新年”主题班会时,可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引导其树立文化自信。

二、日常行为管理中的品格教育

日常行为管理是品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学校的每日常规中,学生品格教育的效果也在日常行为中自然体现。班级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需要全班同学都对班规、校规充分理解和认同,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只是判对错、写日期,还要尝试使用一些小道具,比如给作业印上带有各种文字、图案的印章,让学生直观感受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设置“卫生之星”、“纪律之星”、“体育之星”等奖项,让学生从各个方面获得充分认同。同时,在班干部的配合管理下,带动整个班集体的发展,促使班集体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上力。

三、联系社会政治时事热点进行品格教育

传统教育理念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代品格教育表现为一种全面的“大教育观”。当前,教师应转变灌输式教育模式,充分整合现阶段的社会资源,及时用热点事件的相关视频或图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优化他们的品格教育。比如,我们尝试在阅读课上放了有关俄乌冲突的视频报道,包括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源、世界各国采取的措施、俄乌军事冲突的沙盘演绎等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世界局势。

四、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品格教育

以语文为例,语文课文常常自带品格教育的意味,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渗透品格教育。例如,学生在学习《朱德的扁担》一课时,教师还补充了有关长征的很多历史资料: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让同学们感受到长征的艰辛,体会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同时,教师布置了《红星照耀中国》等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红军在革命根据地的智慧,也是与小学高年级“道法课”和初中语文课的有效衔接。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在强化品格教育的课程目标之外,充分优化现阶段的品格教育课程,合理设置更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与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具备学习课程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构建活动,这样才能够在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强化其品格,让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