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9期(总第3864期) 导报二版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罗亚和告诉记者,在大力推行“体育+”融合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成都各校逐渐形成了由“体育教研员-学校分管副校长(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组建而成、融教学、教研、管理为一体的教研共同体。此外,各学科教师也打破专业壁垒,跨学科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研共同体不仅让我更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向,也帮助我从不同的角度厘清教学思路,让教学变得规范和有效。”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聂凯有着深切的感受。

大运会期间,成都教育系统60余名教师深入参与大运会执委会工作,350余名业务骨干和80余名志愿者参加学术大会组委会工作,67名优秀师生代表担任火炬手、护跑手,18个区(市、县)54所学校的63名体育工作者担任7个项目的技术官员。这份宝贵的大运“遗产”也启发了成都市教育局,谋划起跨学段体育师资的互助提质行动。

“同一体育项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虽然不同,但教学理念是相通的,跨学段的沟通交流,能让教师的育人视野更全面、更深远,课堂教学更精准、更高效。”徐勇介绍,成都市还将进一步加强同成都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高校的合作,为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理念更新、教法改革提供更多支持。

此外,成都不少中小学在提供课后服务时,引入了一批校外专业体育俱乐部,以支撑学生高层次的体育运动需求。在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李玲看来,这些专业教练也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专业的体育技能,正好与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双方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最终让学生的体育运动受益。

“‘后大运时代’,成都的体育教师不仅要身体强健,还要头脑灵活、心灵舒展。”据介绍,借鉴大运会竞技体育与人文学术交流交相辉映的模式,成都市教育局也对开展了12年的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大赛进行升级,将原来区域整体推进的粗放型竞赛,细分出“蓉新杯”“蓉菁杯”“蓉卓杯”3个赛道,分层培养锻炼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卓越教师,并在技能竞赛期间组织系列教学比赛和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在开展专项运动技能比拼的同时,了解最新教学理念、加强经验交流,更好地发挥以赛代培、以赛促研的作用,促进全市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把“健康第一面向人人”的理念落地落实。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