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走出一条县域职教发展突围路

■本报记者 陈朝和 何元凯 文/图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02期(总第3867期) 导报二版

2018年,宣汉县三所公办职业学校整合组建为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在整合资源谋发展的新起点上,学校一度面临专业设置重复、特色优势不明显、办学布局分散等问题。

如何走出一条县域职教发展的突围之路?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在努力求变。这几年,学校不断优化办学定位,破题聚力抓职教改革发展,在校园建设中梳清机制、创设环境,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抢抓机遇,搭建平台,实现多重突破。2020年,学校成功申报四川省“五星”中职名校建设项目,将在2024年验收。目前,该校正全力申报创建全省一流标杆中职学校、全国“双优”中职名校。

以人为本建校园,办家门口的好职校

走进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能切身感受到忙碌有序的教学常态,树木葱郁的校园生态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现代化的职教校园建设,是该校近年来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

2018年,原宣汉职专、昆池职中、毛坝职中三所公办学校整合,成立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职业教育在宣汉县历来受重视,面对三所学校布局分散,专业设置重复等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建“宣汉职教园区”,近年来,累计投资近16亿元集约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整合职教资源。

如今,学校园区一期工程投入6 .5亿元,建成的308亩已投入使用;二期152亩正在建设中,投资超6亿元。二期工程建成后,学校整体占地面积将近500亩,在校学生将达到15000人。届时,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生均设备设施价值等将远超过国家中职学校办学标准。

资源整合后,如何凝聚人心、激发干事创业动能?近年来,学校围绕“有事来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商量好”理念,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

“学校大门口灯光暗,有安全隐患,建议加装更明亮的大灯。”“年度考核优秀建议划分到专业部。”……在学校,这样直白的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线上反映,而且件件有落实。

这是该校称为“‘码’上反映”的意见反映机制。据统计,仅2023年,截至目前,学校已通过该渠道获取师生300余件意见或建议。

除“码”上反映外,还设有接待室面对面转接教职工信访,“校长接待日”分专业部专题研究困难和疑惑。这些举措对于这所拥有在校学生12000人、教职工1000余人的中职学校而言,是治校的人文温度。

过去一年里,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校长张远彬提出“专业部负责制、首问首遇责任制、工作清单制以及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保障治校治学有序。

2020年,学校申报创建四川省“五星”中职名校建设项目,将在3年投入5000万元,把学校建成全省一流的标杆中职学校,并积极申报创建全国优质中职学校。接下来,该校将重点推进学校二期工程建设,确保在2024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2024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中职达标验收和四川省“五星”中职名校验收,努力把家门口的职校办好。

校企合作搭平台,产教融合服务地方

2023年9月,在宣汉职业中专学校电商直播基地,一堂生动的直播课堂正在讲授。“主播导师”耐心地带领学生使用手机摄像理解镜头语言。一旁,宣汉特产直播室、宣汉景区直播室宽敞明亮、设施一新,是学生实操的生动现场。

“返乡创业,既能培养师弟师妹在新兴行业中奋斗出彩,又能直播带货,让家乡果蔬农产品走向全网,这样共赢的事何乐而不为?”直播基地的企业导师团队负责人胡小路说。

胡小路也是从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毕业的一名学生。目前,他带领16人的直播团队以传媒公司的企业角色与母校合作,其中4人专门负责2个直播电商专业班共80名学生的教学,团队业务聚焦推广宣汉“三农”产业,为学生实训提供了接地气的教学与实习平台。

2021年起,宣汉职业中专学校紧跟市场,打造直播电商服务人才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如今,两年过去,从组团队、搭场景的基础扫盲课,到脚本策划、直播运营的内容布局、视频剪辑和运营技巧讲授,围绕直播产业的课堂体系实现了完整覆盖。

近年来,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建成产教深度融合校园。同时,引进深圳、成都等地企业,投资1400万元共建校内实训基地10余个,加强与本土企业交流合作,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1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

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还牵头成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职教集团”和“城宣万”革命老区职教联盟,做强川东北农村经济产业教育联盟。学校还积极走出去,大力响应东西部合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从2019年开始,达州市与浙江省舟山市聚焦优势互补,立足资源共享,创新开展东西部职教协作。其中,宣汉职业中专学校与舟山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展东西部职教协作“2+1”班,即学生前两年在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就读,第三年前往舟山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深入推进校校合作、校企合作。

至今,学校有超过500名学生在舟山毕业就业,收入可观,实现“就业一人、奔小康一家”的共同富裕目标,东西部职教合作“2+1”模式已经连续两年入选人社部技能扶贫典型案例。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通过订单式、定制式培养,促进学生在本地就业,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任务,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张远彬说。

整合资源强专业,全方位提升育人质量

在专业教学上,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培养学生以岗位技能为核心,建立“校中厂、厂中校”,课内与课外“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出学校大门就能在生产一线实训。”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高二学生王源堂和范建军如是说。在学校汽修专业产教融合中心,他们一周有两节实训课,接受采访时,他们正在实操拆装汽车车灯等简单的维修与保养科目,对汽修感兴趣的他们对实训课乐此不疲。

学生口中的实训室,是学校联合当地汽车企业共同打造的川东第一家产教融合中心,早在2019年就建成投入使用,占地3000多平方米,集教育、生产、培训于一体。在这样的产教融合中心,学生第一时间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目前,学校开设了20个专业,其中国家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市级示范专业4个。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校加大以畜禽生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为龙头的专业建设力度,形成以现代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专业体系。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学校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先后建立智慧教室、 VR虚拟仿真等智慧实训室,同时在畜禽生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最大化满足教学实践与实训需求。

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宣汉职业中专学校以激励约束常态化、师德教育主题化、师德培训专题化“三化”铸魂,着力打造集“讲师”“技师”“导师”为一体的“三师”队伍。

在专业升学途径上,宣汉职业中专学校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高职院校成立“3+2”模式教学班,开辟多种升学途径。

“学校竭力满足老百姓家门口就读优质学校的民生愿望,整合育人资源、创新育人举措,加强升学与就业工作,努力为高校培养更多优秀大学生,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更多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张远彬说。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