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汉字文化和中华文明最好的传承,也是中华文化最优美的篇章,诗人是中华民族最深情的歌者。语文新课标(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资源既包括纸质资源,也包括数字资源;既包括日常生活资源,也包括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把本土的新津古诗融入初中生课外古诗阅读,对于激发学习古典文化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对新津古诗和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
新津始置于北周闵帝时,属犍为郡,唐初属益州(今成都)。其地田畴膏沃,物产丰饶,川流峻疾,景观优美。唐明皇避乱蜀地,曾驻跸新津修觉山并题字;杜甫、温庭筠、苏轼、苏辙、陆游等文人雅士都曾踏上新津这片土地,留下名篇佳作;现代史学家顾颉刚等名人也曾在新津留下足迹。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名人咏新津的古诗有100余首。咏新津古诗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内容较为丰富:或赞美新津秀美山水;或歌咏新津丰富物产;或描写新津的名胜古迹。咏新津古诗,不仅可以传承家乡文化,还可以培养当代学生家国情怀。我们对新津三所初中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新津古诗的积累几乎是空白。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整合地域特色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咏新津古诗阅读活动”采取的措施
1 .编辑现存的新津古诗。有关新津现存的古诗比较零散,我们熟知的就是几首比较出名的,经过查阅各种和新津历史有关的资料、书籍,我们编写了一本咏新津古诗的书《月迷五津渡》。本书按古诗的种类分,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渡口风光、田园山水、寄友赠别、人文胜迹、五津风物。
2 .课堂前置。营造一种独特的教学氛围很重要。教学前,我往往将需背诵的新津古诗板书出来,让学生朗诵和赏析。这种情境的创建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率。例如,在一节赏析范成大代表作《新津道中》课堂中,将新津南河两岸的风光画挂在教室两侧墙上,一幅字画《新津道中》呈现在讲台左侧,播放有新津地方特色的音乐,充满诗意的课堂瞬间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学生欣赏歌曲、感受诗歌,是一种感官与内心的双重享受,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3 .分析创作背景,感悟诗歌情感。学习每一首咏新津的古诗时,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我们通常会分组安排,提前布置给一个小组,让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创作背景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在正式开始教学时,把学生划分不同小组,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择选出学习古诗词的有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例如,杜甫咏新津名篇《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教师从分析创作环境来辅助学生对诗词中心思想的深入掌握。写此诗时,杜甫结束了4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之所,在浣花溪畔建筑草堂。蜀地的田园美景、花鸟鱼虫都好像对杜甫格外殷勤,定居草堂后,他曾4次游新津,留下了8首描写新津山水风光的诗歌。于是,我设计了“以诗为马,畅游新津”一课。学生阅读《游修觉寺》:“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禅枝宿众鸟,漂转暮归愁。”之后,请大家体会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结束了颠沛流离生活,最终定居成都、生活安定下来的心情。在了解其背景之后,同学们再来朗读这首诗,不难感受到游子的淡淡愁绪。
4 .学会抓诗眼,品析写作手法。诗歌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是由于其凭借丰富多彩的艺术修辞手法来展现所用文字。比较普遍的修辞方法有:先抑后扬、以静衬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比较普遍的表现手法通常以拟人、比喻、对比、夸张、设问、反问等为主。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古诗词过程中,要认真、细致传达每种艺术形式的作用,学会把控诗眼。所谓诗眼就是通篇的神来之笔,通常是一个词或者单个字,是诗的重点。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一“护”字的应用,充分展现作者的别有用心,所以诗眼可以称作是字字珠玑。例如《蔬食戏书》一诗采用夸张手法,描绘了新津韭黄的色与形。后两句运用对比,将新津东门彘肉与胡羊肉相比,写出新津东门彘肉的肥美之极,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新津韭黄和东门彘肉的特别喜爱之情。
语文教学之路绵长而宽广,在未来的教学之路上,希望有更多师生能参与到咏本土古诗的活动中来,通过了解家乡古诗,从而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地的文化和历史,使“文化”更深度地融入语文教学,让教育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