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区域实践

■成都市新津区教育局 胡同文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08期(总第3873期) 导报三版

■成都市新津区教育局   胡同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这些均表明: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教师队伍就是占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内容,成都市新津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引进培育高层次教育人才、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科学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等举措,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外引内培,做大做优教育人才队伍

足够的数量是区域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基座。近年来,新津区大力实施“优教新津”行动计划,出台了引进培育“津英教育人才”实施办法,明确了人才对象、层次类别、奖励标准、引进方式和保障机制等,实行教育人才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增强了新津对教育人才的吸引、培育和保障力度。采取考核招聘“津英教育人才”、赴部属师范大学校招公费师范生(研究生)、公开招聘编内教师和“员额制”教师、“两自一包”教师自聘等方式,不断壮大教育人才队伍。近三年来,全区评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0人,省特级教师、省教书育人名师等省级名师8人,市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市级名师38人,区学科带头人等区级名师209人,实现教育人才队伍质量和数量的整体跃升。

◆多维赋能,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区域高质量教师队伍既要以引做好增量,更要面对现实激活存量。

在制度赋能上,新津区推出了“教师专业发展暨名优教师倍增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建立“局校两级教育人才数据库”,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数字画像”。对区级以上名优教师实施“一人一策”“对标培养”;分层分类,优化教师成长梯队,分年度分序列开展新教师“入格”、骨干教师“提格”、名优教师“升格”、榜样教师“风格”培养工程,定期培训和全员轮训相结合,畅通教师专业成长通道,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支撑。优化教育干部培育机制,通过改革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完善“两自一包”办学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实施教育系统干部上挂下派、开展教育系统学校(幼儿园)后备干部人选公开推荐选拔等一系列举措,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动态调整和梯次培养的目标,激发管理人才干事动力。

在平台赋能上,选派优秀的教育人才组建名校教育联盟、成立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试点“两自一包”办学模式、进行干部上挂下派,搭建“津师汇·校长说”“津师汇·乐学堂”“德育大讲堂”等平台,助力教育人才梯次化、规模化、专业化成长。

在活动赋能上,制订区域教师整体培训和全员轮训计划,重点围绕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三个方面制订实施方案;制订《成都市新津区教育局关于推动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项目活动为载体,将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构建、校本研修、学科育人质量提升等紧密结合起来,遵循教育科研规范,组织开展专业阅读、教学研讨、跨学科交流、跨学段交流等活动,通过解决相关实践问题,以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每年常态化开展教师课堂大赛,以赛促研、以赛促培,推动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考评,激发区域教育人才成长活力

考核是撬动区域高质量教师队伍发展的杠杆。近年来,新津区以完善考核机制为保障、夯实考核链条、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激发了教育人才的活力。

一方面,修订并完善了教育人才考核管理办法和中小学校年终考评办法,对考核对象、考核时间、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机构、结果运用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针对教育人才每年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师德师风、带头示范、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辐射引领等方面)和管理干部的工作情况(包括管理干部个人业绩、学校年终考评情况、特色工作情况等),分学段、分类别、分层次进行考核,从制度上对教育人才考核工作予以保障。

另一方面,坚持对人才进行分类考核,名优教师侧重考核教学业绩和教研成果,管理干部侧重个人业绩和分管实绩;坚持对人才进行分层考核,将名优教师分成高层次人才和一般人才进行考核,将管理干部分成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进行考核;坚持技术赋能考核评价,建立教育人才数据库,形成教育人才“数字画像”,减少教育人才考核的过程性材料和纸质文本,数字化赋能考核转型;坚持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提升考核的一致性和贯穿度。同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根据考评结果,按程序及时兑现考评奖励,近三年累计兑现教育人才政策资金1699 .16万元,选树优秀典型,分享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作为评优评先、干部提拔、重要岗位的推荐对象;以结果促改进,对于考评出现的问题要进行研究、开展专项督导,及时弥补短板,发挥考评结果的“指挥棒”作用,促进考评工作扎实开展、提升质效。

【本文系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县中提升计划’背景下区域名师队伍建设研究”(编号CY2022 Y047)成果。】

交流 

雨影 摄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