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专业教学的“五重奏”

——“课程思政”融入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成都市新津区职业高级中学 罗晓英 邹路 干欣莹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11期(总第3876期) 导报三版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是新时期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举措。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课堂的主渠道,唱好“课程思政”主旋律,对“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通过有计划地实施教学活动,实现专业课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大合唱”。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内涵是指一种教育理念,不仅要教授理论和技能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继而培养当代中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转变传统知识授课观念,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学科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像盐融于水一样,将思想政治实践自然融入公共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活动。通过全体教师全过程参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的探索,最终实现“三全育人”。

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从某种角度来看,思政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而专业教学则属于“智育”的范围,二者是既相互影响、又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从这一理念也可看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师出同门”,都是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核心素养积淀,从而实现道德与能力的同步提升。由于历史发展和客观原因,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长期各自为政,这种分离状况并不符合新时期学生健全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取向的关键时期,只有把思政元素真正落实到专业教学中去,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润物无声地孕育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培养学生具备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引领学生学会“先做人后成才”,具有新时代接班人的使命感。

三、“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现状分析

1 .理念陈旧,对课程思政意识不够。“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大中小学提出的大思政课背景下展开的教育改革,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教学首位。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根据所教专业和学科特点深挖思政元素,与时俱进,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环节。

2 .内容传统,思政元素欠缺。教材内容是专业课教学的主要载体,现有专业的教材内容上更多的是讲授新知识与技能,例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等内容在教材中较少呈现,思政元素明显缺乏,由此在课程内容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3 .重学习成绩,对思政考核评价不足。目前的学业成绩考核主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总结性考评,几乎未对学生进行思政元素的实际践行。尤其是在实践操作技能部分,应以学生为本,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对职业道德的遵守、对学科知识的追求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五重奏”路径

第一重奏:顶层设计,树立全体教师参与意识。

学校要高度重视,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分管教学副校长、德育干部、“9+3”驻校管理干部、班主任、思政老师、学科教师以及企业师傅等组成。立德树人是每一位教师的首要任务,亦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全体教师全过程全方位共同参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重奏:时政引领,与时俱进深入学习。

思政教师率先深入学习国家时政文件精神,提炼思政教育重点热点内容。将提炼的重点热点内容以专题讲座形式采用线上线下形式与全体教师宣讲和探讨,让每位教师知晓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和政策。加强专业教师、班主任、企业师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结合课程实际渗透思政教育思想。

第三重奏:协同作战,系统挖掘思政元素。

专业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根本在于育人,根据行企要求、课程特点,结合专业实施方案,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合力集体备课深挖思政内容,提炼每个章节涉及到的思政元素。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理想信念、自信教育,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职业素养、大国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逐步树立“人人皆成才,技能成就梦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大合唱”。

第四重奏:活动载体,践行实践。

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班级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实践者及协调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导者。班主任应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以学生的专业特点为依据,积极协助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团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省市区级文明风采大赛、各级各类活动,通过活动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

第五重奏:优化评价,重视反馈。

思政教育评价与传统的知识评价和技能评价存在本质区别。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尝试构建一套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评价标准,通过德才共育实践平台来实现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评估;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丰富评价的主体,要包含专家点评、校企教师互评、学生测评和社会力量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主体,由此来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对于在评价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反馈,应及时梳理和总结,对后续的课程设计加以整改和优化。

【本文系四川省心理学会课题《中职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 SCSXLXH2021016成果】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