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是新高中教育改革中鼎立的“三足”,目标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应用能力、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高中阶段的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并缺乏兴趣和质疑、探究精神。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对象多、方法多样、做题多,但是难以把握”。造成这一现状的很大原因在于教师以往所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追求课堂大容量,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不足,学生进行的是碎片化的学习,对知识的本质缺乏深入的探究和整体性的把握,不能建立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建立对基本方法的认识和概括,所以,学生才难以“识别本质,概括归纳”,认为数学题目无穷无尽、变化多端,难以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升育人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设计的思路。
一、“三新”背景下教师观念变革
(一)变追求“解题训练”为追求“思维培养”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经常担忧“让学生探究费时间,不能大量练习,是否会降低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不是通过机械化的解题训练能实现的。教师有时抱怨学生“昨天刚讲过的题,今天就变了个数,又不会了”,其实是因为学生缺少对问题的本质及一般性方法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要对一般性研究问题的方法有深入理解并能自觉应用。达成了这一目标,各种题目的变式训练,都可以在统一指导思想下获得解决。各种不同的方法都是源于“知识本质”的不同呈现角度而已,因此解决问题也就变得清晰化、一般化,就可以帮助学生跳出大量题目的压力圈,减轻学习压力,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二)变“讲教材”为“用教材”
教学不再简单地照书讲,用习题练。新教材的结构体系遵循顺序性、连续性、整合性、关联性等逻辑规则。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教材,明确知识主线和方法主线,引导学生形成对“研究问题一般方法”的认识、学习和积累,帮助学生获得研究一个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认真理解教材中配备的例题、练习题的设计意图及功能,在合适的时间指导学生完成,并及时做出评价,检验学生是否达成了例题练习设置的预期目标,真正实现借助教材达成育人目标。
二、“三新”背景下教学设计变革
(一)变“单节备课”为“单元备课”
为了防止“碎片化”教学的延续,教师应在“深入理解,整体把握单元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以必修(一)教材的“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为例。在对这一章进行教学设计时遵循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明确本章研究对象是函数,研究的一般套路是函数的概念—性质—性质的应用。第二,明确本章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第一章“集合”知识为本章引入的“对应数函数概念”奠定了基础,第二章“不等式”知识为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又是本章学习的延伸。第三,确定本单元教学主线,先通过具体实例抽象出一般函数概念,引进抽象符号表示函数,再以具体函数为例,由图像获得“单调性,奇偶性”的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从代数运算的角度加以解释,使学生认识“函数性质”的本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后,再以学生在初中已有认识基础的幂函数加以巩固,可以使重要的内容得以反复学习,螺旋提升。第四,确定本单元重点为函数概念、性质、性质应用和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第五,确立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函数概念,能用代数运算和函数图像揭示函数的主要性质,能利用函数构建模型解决问题,形成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第六,设置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价方式。
(二)变“备教师怎么教”为“备学生怎么学”
以前的讲授模式往往是老师以“一个定义,三项注意”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认识浅表化。例如“幂函数”这一节,首先,教师设置几个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抽象出幂函数的概念;然后,设置几个对幂函数形式进行辨析的问题来深化学生的认识,再引导学生画图像,观察图像,概括出幂函数的性质,让学生积累“研究一类函数性质”的基本活动经验,提升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最后,由设置好的问题,组织学生对获得的幂函数的性质加以运用。以一系列的问题串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才能让学生探求数学的本质,进行深入整体的学习。
只有教师深刻意识到“三新”背景下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完成整体性、连续性、逻辑性的学习,建立对一般方法的基本认识,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多种多样,但研究的内容、过程和方法是一脉相承的。正所谓“研究对象在变,研究套路不变,思想方法不变”。在一般性方法统领下展开的学习变得清晰有序,不再庞杂纷乱,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