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们班来了一位特别的女孩,生下来就患有先天成骨不全病,骨骼就像鸡蛋壳一样薄,一样易碎,双腿无法走路。大家都管她叫“玻璃女孩”。那段刻骨的记忆中,我们有一场幸福的相遇,彼此收获成长、收获美好。
一、让班级成为心灵的家园
女孩是妈妈背着来上学的。她报到后的第二天,我在教室最后面靠窗的位置给她搭了一张柔软的教师办公椅。这样,她可以坐得舒服些。英语课上,我特别关注她。看到她忐忑的样子,我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我们班上来了一个小天使……她虽身残却志坚,小小年纪从未屈服命运捉弄,几年来坚持与病魔做顽强抗争。她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只要身体能承受,她就来上学。这种不畏困难,追求进步的坚毅品格怎能不让我们敬佩?”我带头鼓掌,表达敬意,同学们纷纷鼓掌。
成功始于良好的开端。课后,几个女孩儿迫不及待而又小心翼翼地凑过去,与她聊天、玩游戏。女孩很放松,不再有戒备心,一扇心门就此被轻轻地推开了。
二、让舞台成为积蓄成长能量的阶梯
第二学期,我任三班班主任,快轮到咱们班主持学校升旗仪式了。我心中一直筹划着本班的演讲内容和才艺展示节目。一个想法一直在我心里:“咱们班36个孩子,一个也不能少。人人历练,人人绽放。”“玻璃女孩”长这么大,还没有正式地登上过一次大舞台。我把要让她登台演讲和表演的想法告诉了她,她眼里泛起欣喜的光芒,但很快又暗淡了下来。我知道,她渴望能登上舞台,但又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更怕自己出错,惹人笑话。我对她说:“这个世界上谁也打败不了你。真正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我暗示其他同学通过不同方式给她壮胆,让她放下心理包袱。我指导全班同学逐个对易读错的字注拼音做标记,一句一句地练语感和情绪、表情和手势,女孩学得特别认真。听她妈妈说,她很喜欢唱歌,于是,我鼓励她在课前为同学们唱,那首动听的《隐形的翅膀》,正是“玻璃女孩”心灵的倾诉。
升旗仪式前,我们把她抱进了舞池中的轮椅里,身穿一袭白色公主裙的她格外美丽。她手持话筒,跟同学们一起尽情地演讲、忘我地歌唱。我感到从未有的悸动——这世上,还有什么能比弱小的生命如花绽放更让人心动的呢?
从此,班级、学校各种大小舞台中有她歌唱的身影。乐观自信、阳光坚定的她一路高歌前行。在“出彩红领巾”的海选中,她一路过关斩将,从昭化区唱到广元市,再到全省、全国的舞台上演唱。一次次淬炼与磨砺,让生命熠熠生辉。
三、用真爱为她撑起一片蓝天
大赛归来,她变得更加自信、沉静、踏实、勤奋,课堂上,“玻璃女孩”两眼炯炯有神,我提问后,她的小手总是举得老高,格外引人注目,我也时常抽她回答问题。作业漂亮,有疑必问、有错必纠,认真学习的劲让老师们赞不绝口。
一次公开课的一个片断我记忆犹新。我指向女孩说:“ She can’ t walk.Who helps her?”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绪像泄闸的洪水不可阻挡,纷纷举起小手热情地回答:“ Her mother/Her father/Her brother/Ms Xu /HanYu/...helps her. I/You/We/They helpher.”幸福填满了教室的每个角落,女孩也笑得合不拢嘴,听课的老师脸上满是笑容。我激动地说:“ Everybody helpsher.She helps us too.We love her.Sheloves us.Everybody is so kind.”英语学习与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息息相连,融会贯通,既运用了知识,又化育了心灵。
录课时,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背着五十多斤的她往返于教室与录播室,同学们也默契地扶着她,每次录课都没落下过她;上三楼,下一楼,音乐、美术、科学实验课,课课不错过;大课间,我还给她下载室内操视频,锻炼身体从不中断。
为了锻炼腿部肌肉力量,每天清晨上学,“玻璃女孩”都坚持拄着双拐,从校门口一步一步走到楼梯口,再艰难地爬到二楼。这段路,同学们只需要1分多钟,可她却需要30多分钟。即便汗水湿透了衣襟,她从没打过退堂鼓。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形势一天天向好。
小学4年时光里,我替母女俩申请了学校生活费减免和社会贫困儿童捐助,她们家同时也是建档贫困户,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各种优待政策。班上任课教师和同学们一直视“玻璃女孩”为班里的“熊猫宝宝”,个个护着她、顾着她。打饭端水杯,整理书包,玩耍聊天,同学们有求必应,乐此不疲。她也教伙伴英语和唱歌。她爸妈总是主动为咱们班端馒头盆、提炖菜桶到教室。
四、从“玻璃女孩”到“坚强女孩”
到了小学毕业季,女孩亲手制作了一张爱心卡片,上面工整地写着:“徐老师,您是我生命里的一束光。当我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时,您为我照亮前行的路,牵着我的手,奔向美好与成长……您像妈妈一样亲,我永远爱您!”我将女孩赠予我的卡片装进相册。那时,我说:“在小学生活的几年里,她已不是‘玻璃女孩’,至少于心理,于学业。几年后,她就是参天大树!”
女孩上初中前,我主动跟初中校的德育处主任联系,把这个特别的女孩“郑重”地托付给她和她班的学生们,期望他们能像我和我的学生们一样,给予“玻璃女孩”下一站的人生美好。
几天前,我与女孩的妈妈不期而遇。她妈妈兴奋地告诉我:“奇迹终于发生了,孩子站起来了!”我和孩子的妈妈双手紧握,喜极而泣。是啊,孩子不再被冠以“玻璃”的定语词,给予她的,转换成了“坚强”“坚韧”这样的形容词。推动词语转换的,是成长,于“坚强女孩”,于我。“玻璃女孩”不再具有“玻璃”属性,面对她的,是别样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