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间还给师生

——课间十分钟困境及活动对策

■平昌县兰草小学 何大鹏 董博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22期(总第3887期) 导报三版

课间十分钟的功能是让学生从上课状态放松下来,舒展身体、舒缓疲劳,避免身体紧绷,久坐伤身,让学生参与有同伴交流、互动游戏等活动。多年前,课间十分钟与做游戏、踢毽子、跳皮筋等关联在一起,学生欢声笑语,教师也放松休息。当前,“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教师紧绷神经、盯防学生;学生不敢大声说话、大步走动;教师很无奈,学校很迷茫,学生不能拥有热闹的课间原因是什么?

一、课间十分钟困境

1 .规避所谓的“安全风险”。为了避免学生课间意外事件发生后引起的家校纠纷,一些中小学对课间十分钟进行了严格限制。这包括对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范围、种类、声音大小做出规定,还明确了班主任的监督职责,并将其与班级分数扣罚挂钩。最终舍弃学生的课间活动,以保障“平安”。

2 .狠抓所谓的“学习成绩”。“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五育缺失和“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顽疾问题存在,“只要学习好,其他没烦恼”等观念在家长头脑中根深蒂固,追求高分数依然是部分家长、学生和老师的目标,学生收到的鼓励与批评大部分围绕分数展开。很多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认为艺体活动耽搁孩子,课间时间学习能提高成绩。学校为迎合家长需求,课间休息时间压缩甚至取消。

3 .减少所谓的“同学的矛盾”。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性格易冲动、是非观尚不成熟,特别容易因为一点小问题引发争吵。课间大量学生在校园流动,矛盾容易爆发,一旦处理不好又很难给家长交代。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一些学校就不让学生课后时间活动量较大。

二、课间十分钟活动对策

课间十分钟的理想状态,应是学生时间不被挤占,空间不被约束,公共场所随意可去,安全有保障。教师安心地放松、静心地备课,不必进班管理、在楼道监督学生。当今,学校空间受限、管理难度加大、家长诉求多元,需要构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动态为主、静态为辅,鼓励探究、激扬个性”的“半圈半放”课间环境,让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玩”出精彩,“玩”出健康。

1 .零拖堂,确保按时下课。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规定:“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班主任统筹各学科课外作业量,督促任课教师按时下课、不拖堂。任课教师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和作业量,铃声响即下课,不得以任何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组织学生课间走出教室参加文体活动。

2 .分区块,全员有氧活动。根据学校空间实际情况,划分活动区域,设计和实施好能够调动学生身体运动,出力出汗的如跳绳、乒乓球、原地小跑、踢毽子等趣味性的有氧活动,通过有组织的体育锻炼、身体游戏等方式开展,避免长时间静坐,以此让学生身体动起来、脑子活起来,达到舒缓身心的效果。同时,还要明确课间十分钟,不开展剧烈运动的活动,确保下节课效果。

3 .拓资源,享受多彩课间。2021年4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提倡健康安全的传统游戏,根据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滚铁环、跳皮筋、跳房子、翻花绳、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传统游戏中,感受乐趣,体验快乐。

4 .看绿植,放松保护眼睛。鼓励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看看绿色的植物,做眼保健操。一隅植物角,绿色满教室。精心布置的植物角,可以为学习、生活环境增添一道美景,学生们还可以亲自参与到观察、种植、养护、布置的过程中。

5 .强巡逻,保障课间安全。安全无小事,防范是关键。为避免课间十分钟意外伤害,要定时巡逻查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存有潜在危险的场地、器材、用具等替换或改造,让学生拥有舒适安全的良好活动环境。设置“课间安全巡逻员,纪律管理员”,在课间由负责的学生巡逻乱追乱跑、高声喧哗等不良现象,并提示提醒。如遇到突发的意外伤害,管理员第一时间告知老师。

6 .扎实督,保障活动效果。在不增加太多工作负荷的前提下,统筹教师承担课间十分钟的管理引导工作。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课间活动巡查组,纠正教师拖堂行为,巡查活动开展情况,确保课间活动真开展、真有效。

课间活动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安全绝不能成为束手束脚、“圈养”孩子的理由,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来换取绝对的安全。中小学生课间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将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