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居中学:砥砺十年磨一剑 踔厉奋发谱新篇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23期(总第3888期) 导报四版

遂宁市安居区,一个年轻的城区;四川省安居中学,一所年轻的学校。10年前,安居城区无公办高中,乡镇高中办学质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民办学校学费昂贵,老百姓迫切需要一所优质的公办高中。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2014年,安居区在安居第一初级中学基础上开办完全中学,即今天的四川省安居中学。2023年,安居中学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这所年轻的学校,用十年时间实现华丽蝶变,向安居老百姓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拓荒逐梦

答好安居百姓之问

初冬的安居中学校园里,学生运动会热火朝天。崭新的标准化运动场上,健儿们活力四射,走在校园各处,学生个个朝气蓬勃。这所年轻的中学,正如这群少年一般,尽显发展活力。安居中学的成长蝶变,正如安居区的发展变迁。

遂宁市安居区,是一所建区20年的年轻城区,从“有区无城”的农村集镇白手起家,筚路蓝缕,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而在建区之初,安居区财政紧张,无力在安居城区建设公办高完中,由企业投资开办了一所民办中学,优质生源大多进入民办学校。对于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安居百姓来说,民办学校学费昂贵,迫切需要一所优质公办高中。

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安居区委、区政府回应群众关切,2014年,在安居第一初级中学基础上开办完全中学。由于硬件限制,学校和安居明德小学互换校区办学。“无论运动场地还是教学设施都十分紧张。”回忆往昔,老教师夏旭感慨万千。

困难是暂时的,安居区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集资金。占地200余亩的安居中学新校区顺利建成,学校初中部和高中部相继迁入新址。崭新的现代化校园为学校发展插上了腾飞之翼。无论是在过去的艰难条件下,还是在如今的良好环境中,安居中学团队都憋着一口气,铆足了劲追赶、超越。

从1985年的安居坝乡初级中学校,到2014年的高完中,再到如今的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安居中学由昔日农村初中嬗变为全区“一心两翼”公办教育核心,遂宁市中学素质教育前十强。

开办高中之初,老百姓对公办学校认可度低,优质生源纷纷流入民办学校。近年来,老百姓认可度持续提高,优质生源逐步回归,部分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转入安居中学。“我们不用再辛辛苦苦为民办学校打工了。”家长的话很实在。

近几年,安居中学高考成绩持续提升,今年高考重点上线增长率更是位列全市第一。本校教师子女过去都是送出去读书,如今纷纷选择本校就读。“我们向安居百姓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并且必将在未来取得更大发展。”校长王波的话充满底气。

事在人为锻造

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出口”畅带来“入口”旺,而另一方面,生源质量又影响着最终“出口”质量。起步晚、生源薄弱的安居中学如何追赶提质,赢得百姓认可?

事在人为,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如何建设一支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优秀教师队伍?

要引得进人才,就要有好的待遇。随着近年来遂宁市的“遂州英才计划”和安居区的“琼江英才计划”实施,安居中学抢抓机遇,引进知名高校研究生近30名。同时,随着学校工作生活条件改善和愈加完善的关怀举措,老师们在安居中学工作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要留得住人才,就要有好的平台。“对我们来说,专业成长和事业成就才是最大的福利待遇。”青年教师梁爽说。为了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安居中学持续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并将多数培训机会给予普通教师,近几年每年用于教师培训费用均在30万元以上。

另一方面,学校创新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除了常规的青蓝结对,安居中学2017年开始实施年级、学科、班级三级捆绑考核,让老师结成命运共同体,让优秀教师不仅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为团队专业成长切实贡献力量。

“在学校最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学习和成才的舞台,促进了自我快速成长。”梁爽于2020年通过“遂州英才计划”进入安居中学,短短3年间快速成长,多次获得市区级赛课一等奖,现已担任高三网班化学教学工作。

党的领导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学校将党建与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打造“五和”党建品牌,开展“三在、三亮”特色党建活动,让党员教师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已经50多岁的党员教师何中文一直承担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且教学质量名列前茅。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有英语教师离职或生育,作为党员的何中文以身为范,连续两年主动补缺,担起3个高三班英语重担。业务精、挑重担,已然成为党员教师的内在要求。

优秀的教师队伍给学校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学校的发展给了老师们更大的舞台。如今安居中学的教师队伍意气风发,向着下一阶段发展目标凝心聚力,踔厉奋发。

立身之本

筑牢教学质量生命之基

优美的校园令人愉悦,但老百姓看一所学校,首先看的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身之本。“题海战术”“向时间要质量”已不能适应当下人才培养需求。如何向课堂要质量?安居中学将目光放在精细化管理上。

学校采用“部门负责、年级自管、学科督导”三线交叉管理,充分调动中层干部、一线教师工作积极性;各年级设年级主管1名,年级德育主任、教学主任各一名,分工明确,精细管理;创新设置督评办,对各年级各部门工作量化考核,对学校重要工作安排进行督导;开展每周一研、集体备课、学案导航、分层教学等“教学十大行动”……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手段,牢牢把握课堂主阵地。

传统的灌输课堂逐渐淘汰,创新的教学改革百花争艳。如何找准方向行稳致远?安居中学在教改大潮中充分分析本校学情,结合地方实际,在行动研究中,探索实施“135”高效课堂模式。学校深耕细作,不断探索、校正、提升,十年磨一剑,将“135”高效课堂模式调适成了适合自己、得心应手、成效显著的教学手段。

学校将“听、评、研、备”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人人讲课,人人评课”,努力让每一名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成为“示范课”。分管教学副校长表示,过去一些教师评课时净唱“赞歌”,净谈“学习”,不敢讲真话、不想讲实话。如今,学校严禁“摆拍听课”“静默评课”,要求听评课“红红脸、出出汗”,优点点到为止,缺点或建议不得少于三条,“对校领导也毫不例外。”系列举措下,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多数学科教学质量排名进入遂宁市前五,所有学科位列前十,2023年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日,安居中学与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联合举办第二届教研节活动,树德实验中学名师团队与安居中学教师团队共同开展赛课评课、集体备课、专题讲座。在成遂教育合作中,安居中学积极作为,与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等名校结对,常态化开展互派教师、联合教研、专题讲座等活动,进一步助推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全面发展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西南大学校园里,惠风和畅,书卷芬芳。安居中学老师带着高二学生走进大学图书馆、实验室、双创中心、24小时自习室……现场的西南大学师生向这群学弟学妹分享校园生活、学习方式,乃至学科研究前沿。

近年来,安居中学的“名校研学”活动已走进西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多所川渝高校。研学活动让学生受益匪浅,有同学在“名校研学”后学习更加用功,有同学明确了学习目标,甚至已经有同学考入参观过的高校并进入当初参观的重点实验室。

学习不止在课堂,课堂不止在教室。随着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评价改革以及新高考实施,学校必须将目光从试卷投向更加广阔的地方。

全面发展,德育为先。安居中学一直以来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会管的德育网络和德育队伍。高标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基础上,学校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将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全面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实现思想品德好、身体心理好、行为习惯好、能力素质好、学业成绩好的“五好”培养目标。“我们讲五育并举,其实五育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比如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学习状态、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唯有全面发展,方能健康成长、顺利成才。”高二班主任陈艳表示,这已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的共识。

全面发展,成才之路不是独木桥。在安居中学老师们看来,没有笨学生,只有没有找准优势的学生。学生蒯元朝文化成绩较差,学校发掘其优势,动员其学习体育,帮助其成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像蒯元朝这样的案例在安居中学并不少见,近年来,已有不少学生通过艺体培养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一流艺体类高校。通过配好专业师资、用好教学设施、做好教育引导,安居中学充分挖掘学生多元智能,发挥学生特长优势,为学生铺就了多元成才路径。

全面发展,就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一所优质中学的追求,不仅仅是把学生送进大学校门,更是要为他们的终生发展负责。”安居中学党委书记张爱明表示,学校将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全市一流、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名校,满足社会、家长对优质公办教育的美好需求。(袁和)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