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代表团游泳代表队在学青会比赛场馆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四川代表团武术套路代表队赛场英姿。(王浚录摄)
11月的广西,阳光明丽,微风和煦。由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而来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在此举行。
本届学青会校园组四川代表团(以下简称“四川代表团”)由教育厅、省体育局、团省委联合组建,包括运动员436人、领队及教练员95人、团部人员24人。四川健儿们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充分展示四川学子的青春风采,也展现了我省体教融合的丰硕成果。
竞技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四川代表团竞赛成绩亮点纷呈,在学青会校园组全部10个大项、253个小项中共获5金8银17铜,整体实力居中西部省份前列。四川代表团还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竞技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田径赛场,四川代表团斩获1金3银6铜。成都体育学院学生何巫呷在大学乙组女子10000米决赛中,全程领跑,以绝对优势摘得金牌。由成都体育学院4名学生组成的接力队,以39 .52秒的成绩,拼下大学乙组男子4×100米接力铜牌。来自成都体育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等校的学生在男子乙组跳高、男子甲组200米等项目中表现出色,获得奖牌。
同为基础大项的游泳项目中,四川代表团夺得1金3银7铜。四川大学学生王颜青获大学甲组女子400米混合泳冠军,她还和队友配合,在大学甲组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拼得一枚银牌。成都体育学院学生李艳婷夺得大学甲组女子200米蛙泳银牌后,又在大学甲组女子100米蛙泳中收获铜牌。
取得亮眼成绩的,还有武术套路项目。由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牵头组建的武术套路代表队共获2金1银2铜。中学集体项目中,来自不同中学的7名学生组成的四川队,以一套展现“川军精神”的集体拳械节目,成功摘金。成都体育学院学生周怡然在大学女子自选棍术决赛中力压群芳,成为冠军。
健美操(啦啦操)项目中,四川代表团同样表现不俗,斩获1金2铜。来自成都体育学院的向腾、唐佳波在大学双人花球啦啦操决赛中获得金牌,四川健儿还在大学集体花球和大学双人街舞项目中收获两枚铜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足球项目中,由成都体育学院学生组成的大学男足队力克拥有职业球员的强队,闯进决赛,勇夺银牌。由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与成都大学学生组成的大学女足队进入半决赛,位列第四。男足、女足均创我省大学队伍参加全国大运会、学运会、学青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此外,四川代表团在中学女排项目中位列第五,在大学男排项目中获得第八,在毽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中均有运动员进入前八。
与学青会同时举行的还有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在本届科学论文报告会中,四川省按规定报送论文80篇,获得一等奖3篇、二等奖11篇、三等奖11篇。其中,成都市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泸州市纳溪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论文获一等奖。
为运动员精彩亮相保驾护航
一大批学生运动员在学青会的赛场上精彩亮相,离不开各项目划拨单位在训练和参赛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
在前期备战中,资阳中学女子排球代表队从去年开始备战此次学青会,始终贯彻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的原则,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西南交通大学教练员团队紧紧围绕参赛项目,制定详细训练计划,提升专项水平。
为了让运动员有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在学青会上发挥良好的竞技状态,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组建专家团队为参赛队员进行了伤病会诊,解决教练员、参赛队员的后顾之忧。同时,该校教务处统筹协调项目所在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顺利完成了组队、训练、参赛等任务。
如何实现思政教育和竞技育人的有机结合?据悉,成都体育学院创新性地在运动代表队里设置专门的思政专职教师跟队,充分了解学生特别是优秀竞技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动态和精神状况,学生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在自己熟悉的训练、比赛过程中,完成思想教育。“一直以来,学校都非常重视竞技育人。高校育人,不能只讲成绩,也不能一味灌输思政教育,我们在努力探索一条让学生真正接受的教育路径,实现师生的‘双向奔赴’。”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晔说。
此次学青会,不少来自于“四川省青少年田径优秀后备人才共建学校”的学生站在了田径跑道上,尽展青春风采。近年来,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与市(州)教育主管部门、部分中学合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田径特长突出的后备人才。该校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强介绍,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为共建学校提供了经费、政策、平台及业务指导等支持,实现体教融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
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副院长吴小彬看来,学青会把两个赛事融合在一起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给了大家非常大的触动。“学生运动员本质上还是学生,他们的文化课程设置和普通大学生一致。在学习之余训练备战,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着实不易。我们的运动健儿们会继续勇于拼搏、奋勇争先,为学校争光,为四川添彩。”
体教融合迈上新台阶
学青会是广大青年学生追逐梦想、顽强拼搏的舞台,也是检验四川体教融合成效的一个窗口。
近年来,四川建立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省体教融合工作办公室,定期召开体教融合工作推进会。社会体育场馆向师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学校场馆向社会人士有序开放。省级办赛资金由教体两家协同保障,教育厅具体落实篮、足、排“三大球”办赛经费,省体育局负责田径、游泳等其他项目经费。
同时,四川落实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改革举措,明确适用范围、岗位设置、编制使用等事项,有效破解体教“双向互需”瓶颈。在四川天府新区设立体教融合改革试验区,创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首批102名退役运动员与30所学校达成协议,12所中小学校迎来4名国际健将,8名世界级冠军长期入校任教。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部分高校还联合成立“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研究与联合应用技术中心”,重点围绕学生体质提升及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大数据分析与研究,为体教融合“产学研用”提供科技支撑。
在特色品牌方面,教育厅与省体育局、团省委联合举办“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设篮、足、排3大项目,校、县、市层层选拔,教体双方共同制定竞赛规程、选派竞赛团队。目前,第四届“贡嘎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厅每年组织“川渝云贵”四省(市)校园足球及学校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期间举办足球邀请赛、圆桌论坛、科报会及观摩交流,打造学校体育协同发展标志性、支撑性项目,推进四省(市)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
“有理想,志存高远;敢担当,使命在肩……”伴随着青年学子的誓言,第一届全国学青会的圣火在八桂大地缓缓熄灭,但四川学子将继续在团结拼搏、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努力实现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奔赴下一个“青春的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