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我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有了一些鲜活和创新的案例,会及时进行记录,作为以后教育写作的宝贵素材,就会“有话可写”。其实,我并不是写作的天才,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只是比别人多了几分勤奋和坚持,才不至于让许多文章“流产”。遇到不如意的文章,我会冷处理,将文章搁置一段时间,再大刀阔斧地加工修改。当然,文章就像自己的孩子,无论怎么看都是好的。有时候无法忍痛割爱时,我经常请编辑朋友给我提出修改意见,我会倍加珍惜。
10月31日《教育写作,一双“隐形的翅膀”——对话杭州市临平区吴昌硕实验学校教师夏永立》(张筠)
自从接触教育写作,我发现生活中的点滴都能成为写作的素材。我最喜欢撰写教育叙事,这种文体通过讲述教育者的亲身经历,描绘教育事件的真实情境,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是教育者的真实体验与主观理解的结合,对于一线教师特别容易把握。写教育叙事让我审视自己的实践过程,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次工作复盘,固化有效做法,总结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寻找更为适合的教育方法。
11月7日《“年轻教师,拿起笔开始写作吧”——对话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语文教师段小华》(张道明)
写作是最美好的。一是留住生活,分享感动,写作是在记录生命,为自己“立传”;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影响他人,由个人智慧上升为社会智慧,生命有限,而智慧永存。我认为保持写作动力、平衡写作与教育教学时间的最有效方法是“持续小赢”。初始写作,最忌讳的是“一口吃成胖子”。我刚开始写作时,每天只写200字,后来到300字,现在基本500字左右,多了不写,再有想法也不写,憋着,体会“盆满自溢”“憋得难受”的快乐。在“憋”中,没准还能深化认识,每天进步一点点、快乐写作60年、智慧分享到永远。
11月28日《青年教师专业写作的道与术——对话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师张成尧》(刘静)
写公众号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对身边人的熏陶。从2021年开始,我带了县班主任工作室团队,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让同伴们也能写写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可能因为我把自己的文字发到公众号上慢慢地影响了他们,加上我又邀请了一些教育专家和杂志编辑给我们指导,现在很多之前不愿写作的同伴都有文章在刊物上发表了。这是意料之外的收获,让我从一个人的孤独行走变成一群人搀扶前进。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突围,但我们相互陪伴、一起吆喝、互相壮胆,也算是对自己教育生命的交待吧。
12月12日《一位乡村教师的“写作突围”——对话兴文县香山中学教育集团温水溪学校教师胡忠》(刘勇)
教育写作不是目的,而是我思考、理解和表达教育的一种行走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发出成长的声音,与同频共振的人来一场思想与思想、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和交融,共同问道教育的真善美。坚持教育写作,不仅让我能深入地思考教育教学的诸多问题和寻找各种教育教学现象背后的原理或规律,而且能拓宽我的视野和锤炼我的思维,让我看得更宽、望得更远,还能让我提升阅读的品质和自身的思想力。这为形成自己的教育思考和提炼教学主张立下了汗马功劳。
12月19日《以写作“看见”教育生命的光——对话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师李文送》(夏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