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底气 笔下有灵魂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吴维煊

《教育导报》
2024年第3期(总第3898期) 导报三版

写作的难易因人而异。大多数老师熟知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但能否写出高质量作品由多种因素决定。例如,实践经验、知识储备、理论素养、阅读品质、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行与思的相互反哺、对思考的表达习惯等,这些因素构成一个人教育写作的底气。要想写出有灵魂的文章,必须要心中有底气,那么,如何让自己有底气地下笔?

一要拓展教育实践的广度。教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在教育教学的很多方面下功夫,例如,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多参加教学交流活动、积极参加教学比赛、认真进行课题研究、做好班主任、带好学生社团、深度开展家校社合作等。部分教师走上管理岗位,不仅要在这个岗位上做好行政事务管理,更要思考如何提高业务管理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兴趣爱好及专业方向坚持实践与探索,积累的经验多了,才能在面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时有承担任务的底气。

二要且行且思,能发现问题。表面上看,每个老师的工作状态都差不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改作业、参加学校的会议及活动,但业务能力及专业发展样态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差距产生的根源在于“思考”,即有没有发现需要探讨的问题。教育实践不是机械活动,而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思考的习惯,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就会多一些,教育实践活动就越容易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在且行且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行”得有底气。

三要养成用文字表达思考的习惯。在遇到教育问题时,应该怎么做?是由大脑中的思考决定的。思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脑子里想;另一种是用文字表达思考。二者相比,只在脑子里想的思考在深度上不如用文字表达。只在脑子里进行思考时,部分思考会一闪而过,部分有价值的思考会慢慢遗忘。用文字表达思考时,既能对思考进行梳理,又能对思考进行修正,还能为其他思考提供借鉴。所以,养成用文字表达思考的习惯,就有了构思文章的底气。

四要以写促思,打开教育视野。写作绝不仅仅是文字功夫,有写作习惯的老师,由于看得远、思考得深,更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引导。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写作中打开教育视野,例如,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记录教育中的精彩与困惑;把教育价值较高的案例写成教育叙事,对这一教育过程进行复盘和提炼;把教育热点、焦点问题写成评论,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把教育难点问题写成论文,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样的过程,能够打开教育视野,视野打开了,心中的教育底气也就更足了。

五要重视文章发表。发表文章,是对教育问题的思考通过媒体与同行交流的重要形式。发表文章,并非写作的最终目的,但若仅将高质量文章留作自己阅读及反思,是对学习及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所以,教师不仅要写文章,还要写出能够达到发表水平的文章。文章发表后,应通过中国知网了解文章的下载及引用情况,对于下载次数较多的文章,应站在“研究体系”的角度,加大对文章中所讨论问题的后续研究及系统研究,确定连续性研究与新的写作选题,让自己在以写促研中有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教育写作,表面上看是“写”,实则是实践与思考的笔端表达,是助力教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没有深厚的积淀,是难以写出高质量文章的。积淀,既是思想、学识、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也是不断地把教育教学带到新高度的底气。唯有具备这样的底气,才能写出有灵魂的文章。

[本文系“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专业写作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 PDTR2023-13)成果之一]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