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扫兴”妈妈

■孙秋月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期(总第3900期) 导报二版

“我妈妈有一种特殊的影响力:每当全家决定出去吃饭时,她总是说:‘外面的饭不卫生,我们在家吃吧。’这一说法立刻打消了我们全家的兴致。她的这种影响力也表现在逛街时,每当我看到自己喜欢的食品,请求妈妈买给我时,她总是说:‘我们不知道这些食物是怎么制作的,不应该吃。’这一说法立即破坏了我的食欲。当我晚上兴高采烈地和妈妈分享我和同学的笑话时,她总是说:‘上课时,你应该更专注学习,而不是做些没用的事情。’这一说法让我的兴奋劲立刻消失了。渐渐地,我不再和妈妈分享我和同学之间的故事,也很少跟妈妈交流,因为她总是在我最快乐的时候给我泼冷水。……我和妈妈之间的沟通变得非常淡漠、乏味,因为我知道不管我说什么,她都会结束对话。这种扫兴的魔力就是我妈妈的特殊影响力。”

这段文字摘自小哲(化名)的作文。读完他的作文后,我都不喜欢与这样的妈妈分享喜怒哀乐,当然,我也了解了聪明的小哲为什么总是缺乏自信:因为他有一个“扫兴”的妈妈,无论他做什么事,在妈妈强大的“语言魔力”下,都会失去动力。

为了“拯救小哲”,我决定解救这位“扫兴”的妈妈。

从哪里入手呢?家长开放日是个很好的机会。那天,我特意邀请小哲妈妈来学校,与其他优秀学生的家长一起参加各项活动。我希望小哲妈妈能看到小哲不自信的一面。

我的目的实现了。活动结束后,小哲妈妈找到我,说她没想到小哲在学校里会表现得如此不自信,上课时,几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对小哲妈妈说:“这些知识小哲一听就会,不要过于关注他是否主动回答问题。”小哲妈妈有些焦虑:“看到其他孩子都自信大方,我的孩子却唯唯诺诺,我很失望,我希望他也能开心,能在这种公开场合自信地表现自己。”

“小哲并不总是这样!你看,我录制了几段学校活动的视频,小哲表现得很自信。”看到儿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小哲妈妈更加担心,她希望儿子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自信是需要培养的,小哲有这个能力,毕竟他学习成绩很好。但是,要在其他方面培养自信,我们需要一起努力。”我说。小哲妈妈充满希望地承诺她会努力做到,于是,我将小哲的作文给她看。“你看,小哲写得非常好。准确捕捉到了你的特点,写得很生动。他还分析了你的性格。”小哲妈妈读完作文后,说:“我只是希望他能做得更出色,没想到给他带来了伤害。”

“如果一直打压和否定孩子,他怎能自信呢?你一直给他灌输这个不能做,那个他不行,强化他所做的一切都对学习有影响,渐渐地,他会对所有对学习有影响的活动抱有负面看法,变得敏感,缺乏自信,做事时会不自觉地考虑做这件事你会怎么评价他。你的评判标准成了他做事的准则,他没有了自己的主见,这样能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吗?”我说。

听了我的话,小哲妈妈点点头,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今晚回家和小哲谈谈吧,最好举行一次家庭会议,自我反思,并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让小哲监督你改变。以后要多给小哲鼓劲,不要只关注他做事的结果,更要关注他参与的过程,表扬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努力。”我说。小哲妈妈点点头,表示会努力改变。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煤气灯效应”,指的是在长时间的心理摧毁状态下,人的认知会不断受到破坏。小哲妈妈经常对小哲进行这种摧毁,当小哲试图与她分享喜怒哀乐时,她却用负面评价打击他。这样的“扫兴魔力”摧毁了小哲做任何事情的热情,久而久之,小哲做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小哲妈妈之所以说出那些话,是想让孩子冷静下来,可长此以往,传递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观念,让他们觉得这样做是错误的。渐渐地,孩子开始压抑自己。

快乐需要传递,痛苦也需要宣泄。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孩子的性格和喜好对待他们,但我们应常常肯定、鼓励和支持他们。当孩子与我们分享快乐和悲伤时,我们不应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一味地斥责他们,而是与他们共鸣,共享他们的快乐和悲伤。我们要引导孩子按照内心的感受行事,学会理性评估和分析自己所做选择可能产生的后果。我们既不能扫兴,也不能过度捧杀,适度地关注和支持才是最好的。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