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前阶梯导入的策略

■马尔康市第二中学 马丽

《教育导报》
2024年第13期(总第3908期) 导报三版

课前阶梯导入是指在课堂开始前采用一系列策略和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它旨在让学生在进入正式教学内容前,积极参与、投入思考,提前获取相关背景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课前阶梯导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前阶梯导入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惑。我们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阶梯导入进行研究,并形成了如下的理论探索的实践策略。

一、初中语文课前阶梯导入的特点

初中语文课前阶梯导入让学生能够在愉悦和放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认为,课前阶梯导入有以下五个特点:

1 .渐进性导入。课前阶梯导入采取渐进式的方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逐步进入学习的主题和内容。通过与学生现有知识和经验的连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学习内容。

2 .多样化的形式。如故事讲解、图片展示、音频播放、小组活动等,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景演绎和角色扮演等。通过丰富的形式和互动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3 .引发思考和探究。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猜测等方式,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的导入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导入的内容和活动旨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也为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5 .情感导入。通过情感导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内涵,进一步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课前阶梯导入的有效策略

1 .利用音频或视频素材进行导入。教师可以选择与当堂课文相关的音频或视频素材,如名人演讲、经典电影片段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当堂课文内容的思考和猜测,从而引入课文主题。比如,在学习《红楼梦》的时候,可以播放与作品相关的音乐、舞蹈或者改编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当堂课文相关的话题,并展开讨论。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中举吗?中举和科举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启学生思维之门,引导他们思考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为接下来的文本学习做好铺垫。

3 .图片或实物展示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导入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来猜测课文内容,从而引入课文。举个例子,在学习《草房子》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老式的草帽、牛车、木桶等,在课堂上展示这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东西与课文的关系。通过解读图片或实物,学生通过观察和联想来猜测故事的发生地点、时间和主要人物等,从而引入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逐渐揭示课文的真实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4 .故事串联也是一种常见的导入策略。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找到共鸣,从而引入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小王子》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友谊和成长的小故事。学生可以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了解到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为接下来的学习创造了氛围,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总之,课前阶梯导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导入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常见的导入策略包括使用音频或视频素材、提出问题、展示图片或实物、讲述相关的小故事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创造出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