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的时代坐标

■刘仁富

《教育导报》
2024年第16期(总第3911期) 导报三版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本报特开辟“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栏目,刊登相关文章,敬请关注。

2023年9月,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全面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勉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教育家精神六个方面的内容,相互依存、彼此联系,是一个逻辑严谨与层级分明的有机整体,包含着社会担当、价值追求、育人实践等内容要求,赋予了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和“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凝铸师魂

师魂,简单地讲就是教师的思想灵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每一位人民教师踏进教育、走入学校、站上讲台的铮铮誓言,也是师魂的集中表达。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宗明义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因此,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师魂,体现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要把职业发展的“小我”融入实现教育强国、民族复兴的“大我”之中,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与时代同向同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筑牢教育强国之基;体现在心怀“国之大者”,牢记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四个服务”,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所蕴含的胸怀天下的开阔视野和天下大同的人文精神,激活教育传道尚美、成风化人的内在动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弘国家、民族和人类发展之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突出国家责任,“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体现人类使命,二者统一起来,集中指向立德树人的师魂表达。

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和“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勤修师德

师德,简单地讲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也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因此,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师德,体现在高尚道德情操修养上,就是要恪守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发挥引领人、温暖人、凝聚人、感召人、教化人的精神力量,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为“爱满天下、学做真人”的情怀,尊重、包容、信任、鼓励、关心、爱护学生,发自真心地做到“爱生如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注重道德情操的陶冶,“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注重职业情感的修炼,二者统一起来,集中指向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的师德表达。

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强化师能

师能,简单地讲就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从来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展开的过程。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因此,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师能,体现为“技高”:在扎实学识和厚重学养基础上,有启迪智慧、滋养心灵、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独到技艺,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技巧,以及深入学生、深入心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体现为“胆大”:不固守成见,不固步自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体现为“心细”:工作耐心细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强调教学能力,“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强调工作态度,二者统一起来,集中指向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师能表达。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精神标高,是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生动引领。践行教育家精神,需要对教育家精神有深刻理解。人民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使命担当,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大爱情怀,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育人智慧,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刘仁富,系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党校一级调研员)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