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的阐释与践行

■彭州市隆丰小学 何明春

《教育导报》
2024年第16期(总第3911期) 导报三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到“大先生”,再到“教育家精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别有深意。中国的未来在教育,而教育的未来,在于培养和产生一批批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在于全体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自我要求,不断成长为符合时代教育使命的优秀教师。但是,承担着繁重工作任务的一线教师,很多却对“教育家”这一称呼缺乏自信、望而却步。

百度百科对“教育家”词条解释为:教育领域的杰出人物。从这个简单的阐释可以看出,“教育家”没有特定的“出身”门槛,只有“到达”的高度;不是只看“学识”,更强调“实践”;不是只谈“能力”,更要看“德行”。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正确诠释教育家精神,并在工作中践行呢?

一、践行教育家精神,需要责任和担当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植根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和师德传承基础上的教育家精神。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家”,需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教育强国的使命。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更应成为一线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标准。作为一线教师,要把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把未来人才培养,当成自己的责任。以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主人翁的担当,扎根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中,不仅仅把工作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手段,而更应以“责无旁贷”的立场,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时时以“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我是家长”的立场,与学生、家长同命运、共成长。

二、践行教育家精神,需要情怀和德行

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以“蜡烛”和“人梯”比喻老师,这一方面说明教师工作的伟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现实:作为一线教师,付出与回报,不一定能完全成正比。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教师待遇,已经有了明显地提高。但要建设教育强国,践行教育家精神,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超越“养家糊口”的认识。要真正做到“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必须有教育情怀,要有“渡人”“化人”的德行要求。

作为一线教师,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体会到教师职业对学生及学生家庭的重要作用,真正在“成就学生”的实践中,感受到成就和幸福。“成就感”和“幸福感”,是用再多金钱和物质享受也换不来的。从“时代楷模”张桂梅这样的新时代教师身上,我们能找到最好的答案。

三、践行教育家精神,需要笃行和坚守

教育家精神,不光是理论的高度,更是践行的长度。强调的不仅是渊博的知识、杰出的能力,更是默默地坚守与付出。作为一线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不仅需要专业学识的提升,更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笃行。坚持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坚持热爱孩子、乐于奉献;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坚持胸怀国家、以文化人。

作为一线教师,你也许会遇到名利与金钱的诱惑,也许会遇到回报与待遇的不公,也许会遇到同事和家长的责难,也许会遇到调皮学生的刁难,你是否能以教育家精神的格局和高度,看待家长和社会,而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用高尚的人格修养和无私爱心,用渊博学识与专业能力,用身体力行与言传身教,去积极弘扬正能量,去教育学生、影响家长?这些,都是践行教育家精神需要的笃行和坚守。

四、践行教育家精神,需要学识和专业

践行教育家精神,拥有让学生和家长折服的精深学识和专业能力,是一线教师的基础条件。中国历史上的先贤与“大家”,无不是精于专业,学贯东西。一线教师作为承载“教育强国”使命的坚强基石,学识与专业不可或缺。

教师的学识和专业,不是“高大上”的东西。它需要密切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不断丰富完成专业任务的广博的知识“系统”,也需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教育教学一线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它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做中学,学中做”。所以,一线教师请不要把教育家精神,看得遥不可及或“神乎其神”,甚至可以说,真正从一线教育教学岗位走出来的教师,才是经得起“锤打”的教育家。

弘扬教育家精神,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意义尤为重要。我们既要心怀国家民族之“大者”,又要有坚守三尺讲台、心系学生一切的“细致”,争做广大家长学生心中的“教育家”,我们应该永远在路上。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