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润的基本逻辑及行动路径

■张筠

《教育导报》
2024年第19期(总第3914期) 导报三版
编者按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从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举措等方面对未来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作出了规范要求,提出了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三个层面的重点任务和阶段性实施目标,推动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本期话题从理论框架、具体实践、融合创新等方面就美育浸润行动进行系统讨论,以飨读者。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亦即通过教育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具体而言,美育正是通过审美活动去激发、唤醒学生内在的热情,以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积极、正确的审美追求,以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和谐入手去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由于人的生命发展具有节奏性特征,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美育只有与生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适应,才能促进一个人美好人格的逐渐养成。

◆美育浸润行动以美育基本特质为逻辑

美具有意向性特质,美育的抽象性、随机性也更为明显。美育浸润行动中的“浸润”体现了渗透、综合、融合和弥散之意,就是要使学生在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中构建起审美感知和判断,形成具有真善美的思想观念、精神信仰、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理想的美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追求更富情趣的美好生活和更高水平的精神境界,形成向美而生的积极人生价值观,还有助于培育他们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深厚的民族情感。事实上,关于美的教育,我国自古以来有着优良的传统,孔子在《论语·泰伯》中强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概括了人性修养、人格完善的基本历程。近代以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一批思想家和教育家更是极力推动美的教育。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校美育全面加强和改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断走向纵深。但是,面对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和根本任务,学校美育承载着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历史使命,必须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瞄准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以具体行动推进学校美育走深走实。

◆推进以尊重生命律动为取向的学生美育浸润行动

学生是美育的中心,坚持面向人人是美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首先,构建指向文化基础、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领域的学校美育目标体系,从知识与能力维、过程与方法维、情感与价值维进行统整。知识与能力维要以感知和理解美为主要任务,实现“知美”“懂美”目标;过程与方法维要以体验和欣赏美为主要任务,实现“历美”“赏美”目标;情感与价值维以热爱和创造美为主要任务,实现“尚美”“创美”目标。当然,不同学段实现目标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幼小阶段主要以审美游戏唤起学生对世界的好奇,中学阶段主要以纪律性的、确定的美学知识内容让学生获得关于美的认知,大学阶段重点以自由的审美精神、审美境界滋养学生人格的完善。其次,构建指向全面育人的美育课程体系。一方面,开发以艺术为载体的综合性美育课程。学校可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与之相适切的诸如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曲等多种多样的课程内容,以“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通过专题式、主题式、活动式和体验性等课程组织形式进行。另一方面,将美育贯穿于德智体劳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让美育如花中蜜、水中盐般体匿性存、无痕有味,唤起学生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求、对美德的感受和对劳动创造美的体悟。同时,推动美育数字化课程、VR实验教学等,让美育过程更直观、更生动。最后,推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美育评价改革,坚持多元化和开放性的评价方式,注重美育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性评价,让评价结果充分体现学生美育发展和形成的连续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推进以“数”“质”提升的教师美育浸润行动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是推进美育落实的核心要素。首先,外引内培,抓好美育教师源头供给。根据教育部公开发布的数据测算,2019年,我国美育教师人数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 .5%,特别是边远山区和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师更是缺乏,因此要按照国家美育教师配备标准补足美育教师缺口。在源头培育方面,要将美育课程纳入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课程,将美育素养有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办好全国艺术教育类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其次,巧搭平台,提升教师美育素养。依托各层级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好现有的美育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引领、激励和带动作用。分批次、有计划地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全员美育培训,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素养和学科融合意识,提高美育基本功。注重城乡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纵深推进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行动,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城乡学校之间“手拉手”相互学习交流和帮扶机制。同时,要建立美育教师的激励考评机制,畅通美育教师职业成长通道,让美育教师具有成就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推进形成无边界育人场景的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美育从家庭开始,在学校塑形,于社会浸润。美育浸润学校,就是要打造昂扬向上、充满活力的美育环境,构建起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多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一体化推进师资库、课程库、教材库、基地库建设,形成群体化、常态化、课程化、生活化的美育浸润新时空,让学生时时、处处、人人置身于美的熏陶与滋养中。扎实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学校要承担起对家长的教育引导职责,邀请家长进校园观摩学校美育成果展示,提升家长对学校美育、家庭美育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引导家长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培养对优雅整洁之美的追求,以良好的家风涵育对中华家庭美德的尊崇,以父母的言行为榜样塑造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同时,将美育延伸和拓展到社会,充分用好各地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公共艺术机构和青少年宫、研学基地等公益教育机构美育资源,与其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欣赏、艺术创意和艺术展示活动,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浸润的美育新生态。

(作者系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百人专家库”成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