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解读暨结果运用指导会举行——

用好“体检仪” 读懂“诊断书”

■本报记者 夏应霞 王浚录

《教育导报》
2024年第24期(总第3919期) 导报三版

3月11日,2023年四川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解读暨结果运用指导会在成都召开。会上,省教育评估院发布了2023年四川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结果,就监测结果“怎么来”“怎么样”和反映的“问题清单”进行了介绍,并组织专家团队对三个学科领域的监测结果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梳理问题清单,提出改进建议。当天下午,成都市温江区、隆昌市、旺苍县就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作了经验分享。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崔昌宏,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教育厅总督学傅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义务教育聚焦优质和均衡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就是以评价杠杆撬动基础教育改革,以监测结果解读会诊教育症结,以结果运用改进教育教学,从而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崔昌宏在讲话中说,当前基础教育更加关注优质、均衡。教育教学改革要呈现出活力,实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就是用科学的方式,对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做一个“体检”,让评价改革更加注重过程。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随后出台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等文件,要求完善县和校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评价、国家抽查监测体系,明确将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四川省教育厅在2022年7月印发的《四川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中提出:“教育厅统筹建立监测结果运用制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牵头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监测结果运用模式,充分发挥质量监测在服务决策、改善管理、提高质量、引导舆论等方面的作用。”

据了解,今年的省测结果解读与运用指导,省教育评估院邀请了省、市、县各级学科专家参与解读与指导。“省级层面的解读与运用指导还不够,提出的只是省域层面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各市(州)、各区(县)分管领导要高度重视,组织专家进一步深入解读本地本区域的监测结果,切实打通监测结果运用的‘最后一公里’。”崔昌宏表示。

三步读懂“诊断书”

如果说教育质量监测是“体检仪”,各地各样本县手中的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就是一份区域教育质量“诊断书”。崔昌宏说,要组织专业人员研读“诊断书”,透过数据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了解本区域该学科学段存在的优势与亮点、问题与困难。

一是将报告读“薄”。各地会后要组织区域专家特别是教研员反复研读本区域监测结果报告,加强数据挖掘,推动报告更微观、更深层、更多角度的二次解读。

二是将报告读“厚”。质量监测常被称为“教育健康体检”,但体检本身不能提升质量,需要从体检中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策略与举措,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质量。

三是将报告读“深”。质量监测最重要的功能是对区域教育质量进行全面、深入地诊断。聚焦核心问题,切准“病因”,扫除“病根”。

打通监测“最后一公里”

崔昌宏认为,监测的结果运用要从“监测+教研”“监测+培训”“监测+科研”“监测+课堂”四条路径去落实,切实做到部门协同、多维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进行“监测+教研”的探索。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共性问题作为区域教研的主题,开展基于数据和证据的教研分析,找出导致问题的原因,探讨改进的解决策略。各地教科研部门要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评估与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持续耕耘,才能发现教学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开展“监测+培训”的探索。本轮监测结束后,可以将近三年各地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发现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作为教师培训的专题,如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的深度培训、基于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培训、考试命题培训等。希望各地在数据分析和证据支撑的基础上设计教师培训课程,将问题形成原因、改进措施等教师关切的部分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

实施“监测+科研”的探索。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常常是“两张皮”,具体体现在科研的成果不能转化为实践的效果,实践的方向缺乏科研的引领。希望各地大胆尝试监测与教科研联合的工作方式,将监测中发现的问题群按照影响范围和重要程度层层分解,将监测结果中覆盖本地区的重大问题列入本地区年度科研选题计划,鼓励优秀教科研团队承担课题研究。

落实“监测+课堂”的探索。质量监测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以监测的结果带动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变革。“课堂一定要开放,教师要敢于‘亮剑’、敢于接受批评。课堂改革要从课程入手。培养学生不能‘坐而论道’,要敞开学校的大门,将探索的成果落实到课堂去、落实到课程改革上去。教师们要在课程标准、教材的把握和架构上思考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崔昌宏说。

握好监测导向“指挥棒”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新形势下,要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发展内涵,充分认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去年,我省共有6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八大学科(领域)专项监测。今年,按照计划,四川省还有7个县(区)要进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专项监测;国家层面还要启动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试点,重心在学生素养方面,监测的育人导向和素质教育推进功能将进一步发挥。崔昌宏希望各地高度重视,要把握好监测“指挥棒”功能,正确引导基础教育深化改革,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方式。

“要顺应导向,避免进行大规模的考试。用好四川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这把尺子’,真实衡量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状况。”崔昌宏要求各地要正视监测结果,重视结果运用,紧盯结果整改,用好质量监测的“体检报告”,才能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四川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解读暨结果运用指导活动现场。(王浚录摄)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