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力聚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四川省教育评估院 尧逢品 张文景

《教育导报》
2024年第27期(总第3922期) 导报二版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科学是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深刻认识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以力聚力,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策略。

瞄准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对科学技术的掌握是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前提。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今天在科学教育中埋下的种子,必将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参天大树。系统的科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意识、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是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并重,优化科学教育的内容、方式,推进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提升未来劳动者的科学素质。

聚焦培育核心竞争力。当下和未来的国际竞争以科学技术竞争为内核。人才是国家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高度决定着国家发展的高度。青年强则国强。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要培育以科技为内核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加强优秀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支撑,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要以广大青少年为对象,发现、培养一大批具有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优秀青少年,将为我国提升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积极挖掘人才潜力。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决定了通过学校教育可造就的优秀人才的基数大。挖掘人才潜力是对科学教育的本质要求。通过对人才潜力的挖掘,将促进我国实现人才数量、质量双赢,为国家培育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科技领域优秀人才。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必须尊重人的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合理的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具有科学家潜质的优秀青少年的遴选、培育,为他们的成长创造环境和机会。尊重科学教育特点、规律,面向具有科学家潜质的优秀青少年,研发更加适合其发展的课程,优化对科学实验、科学探究的指导,激发、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促进其形成以科学思维为内核的思维方式。

增强不同资源整合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必须打破现有资源利用的条块分割,抓住师资和物资两个关键,建立以高效利用资源为核心的机制。一方面要充分整合利用师资。如,以县域为重点,实施教师“县管校聘”,通过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培训、科学教育教师引进、科技领域的人才进校园等方式,解决部分地区、部分学校科学教育教师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县域内的物资。坚持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加强整合县域内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和工农企业等单位的相关资源并面向青少年开放,服务于科学知识的普及,服务于具有科学家潜质的优秀青少年的早期发现、早期培育,服务于广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创新激发办学活力。学校是开展科学教育的主阵地。科学教育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不同学校面临的具体条件、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学校科学教育是因地制宜的教育实践。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必须建立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创新为基本方式,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破除制约科学教育落地落实的障碍,特别是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探索项目式、跨学科学习,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教学,主动构建以实践为底色、具有学校特色的科学教育实践体系,把科学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活动中,系统推进科学教育,汇集成科学教育的磅礴力量。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