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苦肉计”

■苍溪县歧坪小学 权卿宗

《教育导报》
2024年第37期(总第3932期) 导报三版

上午,授课结束,我布置了写生字的作业。走到浩坤(化名)的桌前,我准备给他指点字形结构,弯腰间,我看到他脚边有一张皱皱巴巴的作业本纸,上面的脚印清晰可见。估计,这张废纸已“躺”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可他视而不见。

我不是班主任,但我让孩子们要养成不乱丢、乱扔的习惯,看到身边的垃圾,要随手拾起来,并不时以身作则,以此来感染他们。今天,我该怎么处理呢?我是批评浩坤,让他马上拾起来,还是再次示范,亲自把它捡到垃圾桶?理智告诉我,指责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易使师生对立,而我的亲自动手,孩子们也会习以为常、见惯不惊。我决定换种方法试试。

我苦思冥想时,浙江省苍南县语文教师杨聪所写的《教育即唤醒》一书中的故事浮现在我的脑海,何不学着他的办法试一试?

我故意咳了咳,看了看浩坤,又看了看地面。浩坤不知道我什么意思,茫然地瞟了我一眼,又投入到作业中。我故意又大声清了清嗓子,直勾勾地盯着地面,这下他终于发现地面上的废纸了,但仍没有要捡起来的意思。

我只得大声说:“哎呀!这儿怎么有张孤独的‘金纸’啊,它是不是迷路了?”我故意把“金纸”和“迷路”讲得很重,孩子们哈哈大笑。我又弯下腰,怜惜地摸了摸纸说:“纸兄弟,快别哭泣,我知道你很孤单,我马上带你回家咯!”

说完,我蹲在地上,双手用力捏住纸,咬着牙使着劲儿,要把这纸给搬起来,动作很是夸张,孩子们又是一阵大笑。

“这纸怎么这么重,我一个人搬不走!浩坤,快来帮帮我呀!”我故意龇牙咧嘴,擦了一把“汗”,把纸往上挪了一点点,手一颤抖,纸又落到地上。这时,浩坤终于明白我的意思,蹲下来,抓起我手中的纸,一溜烟跑地扔进垃圾桶。

“这纸重吗?”我说。他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不重,老师是想让我主动去捡身边的垃圾。”孩子很聪明,一点就通。我继续在孩子们面前说:“以后你身边有‘重’垃圾时,都可以邀约老师或同学一起把它抬到垃圾桶哦!”这时,教室里又传出一片快乐的笑声。我知道孩子们已经明白老师的“苦肉计”。打这以后,教室地上纸屑等垃圾明显减少了许多。

这件事,我回头想想也是很庆幸。我没有简单粗暴地批评了事,而是用儿童化的语言,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一张废纸想象成很重的东西,创设了一个我需要帮助的生活场景,唤醒孩子心中向好的一面,达到教育的目的。

校园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是教育生活的常态,我们回避不了,也不能回避。教师如果能试着把问题变为课题,多想办法,多用智慧,换一种处理方式,把其变成难得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让孩子的眼里迸发出光亮,教育才会更有温度和穿透力。

热烈   李政  摄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