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活红色故事 点亮信仰之光

—记电子科技大学辅导员 江倩

本报记者 钟兴茂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育导报》
2024年第41期(总第3936期) 导报四版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第十五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候选人的公示。遴选出“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候选人30名,电子科技大学辅导员江倩入选。本期,让我们走近江倩,了解她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如何结合学科特色、传承学校红色基因,用长久的陪伴和闪亮的信仰指引学生成长。

江倩,中共党员,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辅导员,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国家、省奖26项。

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10余年,江倩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辅导员?”“我要做怎样的辅导员?”“我如何能做得更好?”并不断用实际行动回答这些问题,也回应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将“听党指挥,科技报国”的学科文化和精神融入到辅导员工作中,汇聚起一道道信仰之光,指引学生成长。

“5月的向日葵”:

用有温度和力量的文字启迪学生

“其实,很难有岗位能够像我们辅导员一样,在刚入职时就能管理着几百号人,而且是陪伴和引导他们度过青春成长路上最重要的4年。”2013年,江倩刚踏上辅导员岗位,一位前辈这样对她说。这引发了江倩对于“我为什么要做辅导员”“我要做怎样的辅导员”“我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思考。

“为什么要做辅导员?”谈到研究生毕业时的选择,江倩表示,是她的辅导员引领她走上这个岗位。“我的辅导员每天早上都会在学生群里发一句充满正能量的‘心灵鸡汤’,我们常常从中得到启发,甚至影响至今。”江倩说,“正是这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让我感受到文字是充满温度和力量的。”于是,2013年9月,她开通了博客“5月的向日葵”,希望用文字记录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分享关于成长、理想、友情等各方面的经验与智慧。

这一年也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启动的第一年,电子科技大学作为试点高校之一,迅速在校内部署网络文化建设相关工作。江倩“5月的向日葵”顺势成为学校将“电子信息+学生工作”模式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性网络阵地。2015年,江倩生日那天,学生特意送了她一束灿烂的向日葵,学生们说:“‘5月的向日葵’已经成为引领我们大学4年成长很重要的部分。”

10余年来,从“5月的向日葵”博客到“5月的向日葵”专栏再到“5月的向日葵”公众号,江倩笔耕不辍,发布200余篇文章,共计50余万字。如今,江倩已经不是一个人在写作。2023年,她邀请已经毕业工作的学生一起在“5月的向日葵”公众号进行“SICEer毕业发展轨迹”专栏创作,向学弟学妹们讲述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和人生际遇,目前,已经发表20余篇文章。

“学长学姐的人生经历太丰富了。”“人生百态,各有各的精彩。”“世界是多元的,选择是多样的,毕业后的生活令人期待。”……在校生们纷纷在这个专栏下留言。大四学生曹清越说:“即将毕业,能以学长学姐们在职场中的各种经历为借鉴,真让人受益匪浅。”

“信仰之光”宣讲团:

构建“学、讲、行、研”教育链

作为“离学生最近的人”的高校思政工作者,2016年,江倩有了一个新身份——辅导员理论宣讲团成员。为了让枯燥的理论宣讲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共鸣,江倩从学校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为党分忧为国担责”的政治底色入手,传承学校红色基因,汲取“听党指挥,科技报国”的学科文化和精神,组织宣讲内容。

在她的宣讲中,第一代电子科大人背井离乡来川建设校园的故事被学生们熟知;以李乐民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成电人为新中国电子信息事业发展而攻坚克难的经历被学生们点赞……江倩的理论宣讲广受学生欢迎,她先后加入校市省级宣讲团,为10余所高校数千名师生宣讲,并连续5年任“蓉耀青年”成都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指导教师,指导12名学生面向20余所高校开展宣讲。

2018年,江倩牵头组建了全校首个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信仰之光”宣讲团,让学生在讲中悟、悟中学。在她的指导下,学生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校史、院史、学科发展史,充分挖掘学校、学院在办学建设过程中的红色故事和典型事迹,开展行走微党课、打造移动宣讲角、开启动态云直播,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成电故事。

6年来,“信仰之光”宣讲团培养了81名学生宣讲员,面向校内班级、党支部、党校以及校外军、地、校、政、企党组织开展宣讲100余场。2021-2023年,江倩连续3年组建宣讲团暑期专项实践队,赴四川、陕西、贵州、上海、湖南等20余省市的100余个实践点开展“传递信仰之光、点亮奋斗青春”实践研学,构建了“校内校外广泛讲,线上线下同步讲,共建支部联合讲”宣讲机制,形成了“学、讲、行、研”宣讲教育链。

2022年,宣讲团学生赵苇航登上了成都大运会青春宣讲团杭州专场的讲台,在全国性宣讲舞台展示成电学生风采。已经毕业在北大读博的学生张浩天申请加入了北京大学的博士生理论宣讲团。他说:“在电子科技大学‘信仰之光’宣讲团的经历拓宽了我的人生视野,为我指明了前进方向,我想继续传递这份光和热。”

“星光”剧社:

多模式、多渠道传播红色故事

江倩(前排右一)与“信仰之光”宣讲团成员合影

如何让学科文化蕴含的红色元素充分释放,让理论宣讲更具生动性和生命力?随着理论宣讲的深入,江倩又有了新的思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依托宣讲团已有的优势和基础,她又牵头组建了全校首个大学生红色文化原创剧社——“星光”剧社,并指导剧社构建“红歌教唱、诗歌创作、影片赏析、剧目配音、话剧演出”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将党史与校史、院史、学科发展史、专业发展史相结合,打造了一批突出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红色文化原创作品。

2021年,“星光”剧社以李乐民院士人生中3个关键事件为主线,创作了话剧《爱国情奋斗者》,一亮相就获得了电子科技大学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一等奖。随后,剧社又创作了《走好科技报国长征路》诗歌朗诵,赞颂学校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建设的坚定信仰,在每年新生教育课、党校培训班中表演,激励新一代成电学子听党指挥、科技报国的壮志决心。剧社根据赵一曼、黄继光等革命烈士追寻信仰创作的集体朗诵《以信仰之光点亮奋斗青春》也在四川省艺术展演中获二等奖。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依托“5月的向日葵”辅导员工作室,江倩还在探索文字以外的思政传播形式,带动学生和同事一起写、一起拍,打造“5月的向日葵”“五微”专栏——微拍、微课、微记、微剧、微享,推送学生党员初心日志《学习语录》100余期,录制微视频《党员说党史》50余期,出版专著《高校辅导员畅谈青春与成长》和《大学生党员学理论、践初心日志》。2020年,江倩带领工作室成员积极发挥校地共建支部优势,师生共同完成微视频《“疫”中人的十二时辰》,在央视频、今日头条、 B站等广泛传播,累计浏览量50万次。

“指导学生创作一个又一个作品的过程中,除了获得荣誉奖项、视频浏览量破万带来的喜悦,我更希望这些鲜活的作品能够赋予学科文化生命力,让同学们从中深刻体悟电子科技大学‘听党指挥,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江倩说。如今,她将继续以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育人重要阵地,带动更多的同事和学生,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征程中,努力实现“学科文化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深度浸润的育人目标。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