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心理健康 共创美好未来

——我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文化节暨“12355为青春护航”校园行活动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1期(总第3946期) 导报一版

活动现场,心理健康青年志愿者共同发起倡议。 蔡承曦 摄

“我们拥有一个闪亮的名字——心理健康志愿者。让我们共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共创青少年美好未来。”5月24日,来自全省50余所高校心理健康社团的师生和10余个市(州)心理健康社会服务组织的代表齐聚成都理工大学,参加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文化节暨“12355为青春护航”校园行活动。各方代表共同发起倡议,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守护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

跨部门联动

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式

此次活动由共青团四川省委、教育厅主办,成都理工大学、共青团成都市委承办,旨在通过大学生社团、青年社会组织间的交流互动,探索建立学校与社会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关爱机制,构建良好的心灵成长校园环境。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希望广大师生和心理志愿者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社团文化节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社团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与社团的师生们一道为身边的同学提供更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同学们养成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唐经天在活动启动仪式中说。

“此次活动是落实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的四川举措,也是进一步推进全省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实践探索。”教育厅副厅长蔡光洁说,希望各高校以此活动为契机,按照“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思路,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式,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提升学校心理育人质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多年的志愿服务,让我意识到,我们援助的不仅是青少年学生,更是一个个家庭。”来自泸州的志愿者叶礼娟在启动仪式上分享了在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参与心理健康志愿工作的暖心故事。

近年来,共青团四川省委将“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项目”作为四川服务青少年发展重点项目,全面推动四川·成都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不仅在四川建成1个12355青少年服务台智慧中心,还建立了23个青少年综合服务小站,以及 N个党群服务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学校等工作场景,形成“1+23+ N”的工作矩阵,辐射四川各市(州)、各学校,为青少年提供涵盖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困境帮扶、团务咨询、创业政策、倾听热线等的一站式服务。此次“12355为青春护航”校园行,也是为了号召高校师生加入到12355心理健康行动中,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心理节目展演 心理集市“出摊”

展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长

“别管那多嘴乌鸦,咽下那些风沙,你才能慢慢长大……”成都理工大学学生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合唱,拉开了文化节心理节目展演的帷幕。来自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大学8所高校的师生,把与大学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故事,改编成舞蹈、音乐、心理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与此同时,由51所高校心理社团和9个社会心理健康团队搭建的“心理集市”,也聚集起参展的师生,正式“开张”。

在四川师范大学的“心理沙画”摊位,学生用沙画描绘内心的喜怒哀乐;西南财经大学的“拯救‘熊猫眼’计划”摊位,向同学们宣传一个个安眠小妙招;四川警察学院“读颜色不读字”摊位,则打破常规,考验专注力,激发众多学生挑战;在阿坝职业学院“寻找最美笑脸”摊位前,学生们排起长队拍照打卡……一个个心理健康摊位不仅吸引了师生的广泛参与,也为各个高校的心理社团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

成都理工大学作为“东道主”,组织了“恐龙乐园行心理探险游”游园活动,在现场设置了“投掉不开心”“成长印记”“心愿树”“撕掉标签”等8个心理游戏展位和1个手工制作体验区、1个奖品兑换区。师生们参加完各个点位的心理健康小游戏后,可凭借通关印章到兑奖区兑换精美奖品。

“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文化节的举办,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心理成长校园环境,并在各高校之间搭建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沟通桥梁,促进优秀经验的推广和借鉴,为高校做好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汇聚了智慧和力量。”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清友说。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