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心理健康 用爱护航健康成长

■本报特约评论员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1期(总第3946期) 导报一版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就此作出部署和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决定自2024年起,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各地各部门统筹谋划、系统部署、有序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学校、家庭、教师、家长普遍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协同工作成效日益显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凸显。有的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现象,忽视体美劳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对教育的思想认识还不统一,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较重。有的过分夸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病率和病症的严重性,关注个别而忽略整体,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发掘和引导还有待加强。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科学性、针对性不够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不高。

新时代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全社会携手营造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育人氛围。今年初,四川省教育厅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遵循教育规律、立足四川实际,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加强心理健康监测预警”“强化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提升协同育人成效”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年5月,四川省教育厅印发通知,部署开展首个四川省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通过持续强化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化校家社协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举措,共护学生心理健康。同时,教育厅牵头打造了面向全省中小学生的“说句‘心理’话”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广受社会关注、引发热烈反响。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特点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只有“四方合力”才能真正把各项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务实举措落到实处,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不断培育出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时代新人。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