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钢笔

成都金苹果公学六(3)班 张航诚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2期(总第3947期) 导报四版

一支小小的钢笔,不就是平时我们书写时使用的文具吗?可一支在电影镜头下的钢笔,也是如此吗?

今年3月,我受邀参与拍摄电影《号声嘹亮》,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关于“钢笔”的镜头,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每天,片场都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各部门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完成通告单上的拍摄任务。这一天,我如往常一样早早地到达了拍摄现场。

“来,大家开工了,今天第一个镜头我们先拍车轮压碎钢笔这一场!”随着场记一声令下,在导演的调控下,各部门都开始忙碌了起来:灯光就位、机位架好、演员对好词、道具放置好……管道具的“道哥”拿来了一支钢笔,放在了车轮下。

“开机,3、2、1,开始!”车辆发动,所有人的眼睛盯着那支不起眼的钢笔。1秒、2秒、3秒……车轮压了过去。这时,导演一声“卡”打破了现场的宁静:“钢笔怎么回事?”原本这一场戏需要的效果是车轮压过钢笔的一瞬间,钢笔像玻璃一样碎开,墨汁也炸裂般溅开。可大家凑近一看,那支钢笔竟然毫发无损。原来这支钢笔的外壳是金属的,里面的墨胆又是硬塑料的,没办法像玻璃一样碎裂开来。每个人都苦恼着怎么解决。

大家围在一起思考着解决的办法,突然,导演让道具小哥去买几瓶藿香正气液和一个注射器,由于那天天气非常闷热,大家都以为导演是有些中暑,可没想到,等买回药和注射器后,导演将藿香正气液倒了出来,洗干净瓶子后,用注射器将墨水灌了进去,又用大力胶把墨水瓶子粘在了车轮下面。这样一来,车轮压过时,不仅能产生墨汁喷溅的效果,还能将空瓶子一并带走,大家都直呼:好办法!

可刚刚按照这个方法拍了一条,大家就发现了新的问题。这个方法只是实现了墨汁喷溅的效果,钢笔破裂的效果还是没有完成,这样拍出来的画面只是勉强能用,但并不完美。我抬头看了看天空,本是艳阳高照的天空,也仿佛被蒙上了一层乌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摄影指导托着下巴,沉思着,时而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却又立马黯淡了下去,否定了脑海中的想法。导演正准备找执行导演商榷办法,却发现执行导演已不知去向,过了一会儿,执行导演拿着一支圆珠笔兴冲冲地跑了回来,这支圆珠笔和刚才拍摄时用的钢笔非常相似,大家似乎明白了他的意图。他把钢笔的盖子套在圆珠笔上,用小锤将钢笔的笔尖和其他金属零件拆了下来,连同墨汁一起塞进了圆珠笔的笔管里,再用胶布把圆珠笔上方的洞堵上。

道具小哥将那支改装后的圆珠笔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车轮下,准备开拍。所有人屏住呼吸,只见车辆开过,“钢笔”“呲”的一声碎开,镜头中的“钢笔”瞬间炸裂开来,碎片散落一地,墨汁也喷溅了出来。这个看似简单的镜头终于完成了。

其实剧组每天都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只是冰山一角。在电影院里,观众看到的这一个钢笔碎裂的镜头可能只有一两秒钟,甚至都可能不会留意它,但就这一两秒的镜头,却花费了好几个小时去拍摄,去精益求精地完成。而一部电影,就是由无数这样的镜头组成的。可想而知,这包含了全剧组上上下下多少人的心血。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结果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这一次经历让我学到了人要不断地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绕过它。我要用十分的努力去获得对得起自己的呈现!

成都金苹果公学六(3)班 张航诚

指导教师 王雯芊

点评

作者把电影中一个简单的钢笔碎裂镜头的拍摄过程描写得非常细致,文章结尾升华主旨,告诉我们做事要精益求精,遇到困难要迎接它、克服它的道理。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