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飘出了教室

■贺广丽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6期(总第3951期) 导报四版

端午节将至,我买了粽叶准备包粽子。一回到家,我就赶紧把橱柜里的糯米、花生、红枣拿了出来,已经长得比我还高的儿子跑了过来问我:“妈妈,我们要包粽子吗?”“是啊,快去写作业吧!一会儿你再来帮忙。”儿子兴奋地跑开。忽然间,他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带着一丝怀念:“妈妈,那一年你们在教室里包的粽子可多了。”听到儿子说了这一句话后,我一下子就愣住了,我的思绪也跟着回到了那一年……

那一年儿子才6岁,我们家还在学校的家属楼里住,从家里到教室就两分钟的距离。早在端午节的前几周,班长就带着几个班委围着我说:“老师,咱们今年在教室里包粽子吧!”我看着他们热切期盼的样子,就问:“大家都会包粽子吗?”“会,我们会包粽子。”他们一个个拍着胸脯保证。我笑着说:“好呀!今年我们在教室里包粽子。”

听到可以包粽子的消息之后,教室里像炸了锅一样热闹,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他们策划好了,几个人就拿来给我看。在一张纸上,清清楚楚地写着需要买的材料:糯米6斤、花生1斤、蜜枣2斤、粽叶8包。我将班费交给他们,叮嘱他们下周来时再购买材料,这周回家可以准备一些包粽子用的小细绳,如果不会包粽子也可以周末在家练一练,学生们全都摆着手说没问题。

周日下午,班长和两个班委买回来了包粽子的材料,我提回了家,把它们分别放进了盆里,小盆放蜜枣、花生,大盆放糯米、粽叶。我先把糯米清洗后,加入清水浸泡,然后,我把粽叶放进烧着滚水的锅里煮,粽叶一煮,满屋子都飘着粽叶的香味,真好闻啊!煮好后,我用凉水把粽叶进行了清洗,也放进盆里浸泡。

第二天早自习下课后,班长领着大家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分成六组摆好了桌椅,布置好包粽子的场所。我带着几个学生到家里把包粽子的材料搬来了教室,放在最前面。教室里的桌子上都散放着一些包粽子用的小细绳,有红色的、白色的、绿色的,五颜六色的绳子煞是好看。“过来领东西啦!”班长吆喝一声,每个组的组长就拿着自己吃饭的饭盒聚拢过来,他们把糯米、花生、蜜枣领了回去,还各自抓了一大把粽叶。

学生们忙碌地包粽子,有的手法熟练,三两下就包成功了,引得大家连连称赞;有的还是初学,包着包着,里面的糯米就直往下掉,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有的就只负责递绳子;还有的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一个大盆里……大家互相帮助,一片和谐的景象,教室里时不时传出快乐的“嘻嘻哈哈”。

我在教室转着看的时候,也忍不住动手包起了粽子,一个扎马尾辫的女生说:“老师,你用这个大粽叶包。”“好啊,看我给大家包一个又大又长的粽子。”我拿起了粽叶,先包进去了一些糯米,用手按一按,再加进去一些花生和一颗枣,然后用粽叶把整个糯米团包裹得严严实实,最后用一根粉色的绳子缠好打结。看到我包的粽子这么好看,学生们纷纷向我请教,我告诉他们包粽子的步骤,让他们一定要用绳子缠紧了,要不然煮的时候会散,里面的糯米就会露出来。

包粽子的过程中,学生们说着笑着,分享着包粽子的技巧和经验。有一个个子不高的男生,他是我们班包粽子最好的学生,瘦瘦的脸庞,圆圆的眼睛,很是机灵,他一开始包粽子,周围就围满了观看的学生。只见他左手拿粽叶,右手装糯米,双手翻飞,一下子就把粽子包好了,放在手上一看,小巧精致,像可爱的元宝,周围发出一阵阵赞叹声。

望着这些青春洋溢、笑容满面的脸庞,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虽然他们只是刚升入职高一年级的学生,我却觉得已经和他们在一起很久了,他们是我生活中的伙伴,我们一起度过了这个难忘的端午节。“老师,快看,我们已经包完了。”不知道哪个学生喊了我一声,让我一下子回过神来,我拍了拍手,找了几个人把包好的两大盆粽子搬到家里,准备给他们煮粽子,其他学生收拾好教室就开始上课了。

光是煮粽子,就煮了好几锅,幼儿园放学回来的儿子闻见了香味,就跑到厨房,喊着“粽子,粽子,好多粽子!”等到把粽子全部煮好,就到了下午,学生们聚在一起吃粽子,有的还找到了自己包的,激动地喊着:“看,这是我包的,你们谁吃?”“我吃,这个给我。”说话的工夫,他的跟前就伸出了好几双手。他左看右看,不好意思地说:“嘿,还是我自己吃吧,这个包得不好。”不一会儿,教室里每个人都拿着粽子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香味飘出很远,引来了别班的学生纷纷在窗户外围观。

“妈妈,妈妈——”儿子的手在我眼前晃了晃,我的思绪被儿子的话语拉回了现实,望着已经上五年级的儿子,心中不禁感慨时光飞逝,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一年过后,我就离开了学校,那些曾一起包粽子的学生早已经进入大学,而这一段久远的回忆,仿佛生命中一帧美丽的剪影,也被尘封在心底。我一直遗憾的是,没有跟着他们到二年级、三年级,也没看到他们参加高考的身影,现在的他们也应该快大学毕业了吧,我看向遥远的天际,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那一个在教室包粽子的端午节?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