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尊重兴趣更重要

周睿

《教育导报》
2024年第60期(总第3955期) 导报一版

随着高考的结束,“如何填报志愿”成了近段时间家长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在很多家长“一考定终身”的观念下,为了让孩子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学一个好的专业,自然会为填报志愿费尽心思。

由于一些家长在志愿填报上不够专业,不了解院校情况和专业发展方向、不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引导孩子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在繁杂的信息面前,容易陷入焦虑和迷茫之中,对一些专业咨询和服务抱有依赖心理。正是家长的这种迫切需求,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愈发火热,价格也水涨船高。

这些高价志愿填报服务往往打着“权威专家团队”“精准定位”“量身定制”等噱头吸引家长的目光,让家长觉得选择这类服务既放心又省事,还能让孩子的分数发挥最大的价值。然而,很多所谓的专业服务不过是利用了信息差,“独家消息”也只是运用大数据收集的信息大杂烩。当志愿填报服务受到热捧,还出现了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服务指导的旗号欺骗家长的行为,需要家长谨慎对待,注意防范。

诚然,志愿填报是一门技术活,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收集、整理、研究信息。一些家长希望获得专业指导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如果家长只想当“甩手掌柜”,用花钱购买服务的方式逃避自己本该履行的职责,是对孩子的未来不负责任的行为。

其实,家长多花一些心思就会发现,志愿填报看起来复杂,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它本质上就是解决信息差的问题。现在网上的各种信息都很透明,也有一些免费的志愿填报工具,借助这些工具,仔细收集、整理、筛选、辨别,再结合孩子的兴趣和意愿,是可以选到合适的专业和学校的。近日,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已面向高考生免费开放“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不少学校也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志愿填报指导,如果需要帮助,可以多尝试与孩子的班主任、科任老师沟通,他们往往具有丰富的经验,也更了解孩子的情况,给出的建议可能更适合孩子。

在志愿填报中,孩子的意见也必须重视。选什么专业、上哪所学校,家长应充分听取孩子的想法,以孩子的意愿为主,自己则当好参谋、提供辅助。孩子自己选择志愿,是其成长路上重要的一次经历,能锻炼和培养其自主能力,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孩子一起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在填报志愿时,才不至于眼花缭乱,毫无章法。

当发现孩子对某个专业特别感兴趣时,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鼓励他们去深入了解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职业方向等。如果孩子的选择与家长不一致,或者孩子选择了一个在大众观念里不那么热门的专业,家长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否定孩子,应先听听孩子的理由,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孩子认真沟通、讨论。实际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热门和冷门专业也在发生变化,而孩子的成长也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当下的选择也不能完全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家长应放下焦虑,以平常心看待志愿填报这件事,有时候换一个方向,或许会收获不一样的体验。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