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阅读”走向“用阅读学习”

——三川玲的亲子阅读心得

本报记者 马晓冰

《教育导报》
2024年第60期(总第3955期) 导报三版

书籍是帮助我们丰富知识、拓宽认知的重要工具。书中有智慧、有伙伴、有力量,如何让孩子以书为友、爱上阅读?6月15日,在成都市锦江区图书馆,儿童教育作家、中国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三川玲从自己“读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出发,向在场家长、孩子讲述了她的家庭阅读故事,分享了开展亲子阅读的有效途径。

书香家庭的“三大法宝”

孩子对待书籍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三川玲的家庭曾连续两年被评选为北京市“书香家庭”,她与丈夫有许多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经验。

第一个“法宝”,是在家中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电话里的童话》一书中,四处奔波、赚钱养家的推销员爸爸会每天给孩子打一通长途电话,讲5分钟睡前故事,这本书便是由爸爸每天所讲的故事构成。”三川玲说,5分钟很短,难的是每天的坚持。

“睡前阅读可以成为滋养孩子的一种仪式,从孩子一岁半起,家长就可以尝试每天抽出5分钟、10分钟给孩子读故事,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川玲说。她在女儿10岁前,坚持陪伴女儿阅读,帮助女儿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川玲一家的阅读之旅也遇到过“障碍”,那便是孩子、大人都容易沉迷的电子产品。“对大多数孩子而言,他们白天的时间被学习占据,回家之后也有作业要完成,好不容易完成一天的任务,便想‘玩一会儿游戏’‘刷一会儿视频’。”三川玲表示,满足孩子看似合理的请求,却会让他失去“静下来”的时间。孩子们需要在忙碌的一天中“停下来”,静心去阅读与思考,这是不可缺少的、自主“吸收营养”的过程。

第二个“法宝”应运而生,即“电子监狱”,用一个纸箱“关押”令孩子沉迷的电子设备。家长也没有特权,和孩子同步,在约定好的时间内不碰手机。三川玲建议家长,尝试每天拿出20分钟,把手机交给“电子监狱”,把时间还给阅读。

“学而不思则罔。”三川玲给出的第三个“法宝”,是通过“家庭阅读沙龙”做发言与分享,孩子和家长是平等的读者、探讨者,所有的观点都围绕对书籍本身的看法展开。三川玲表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我是否喜欢这本书?”“这本书有什么价值?”“我该如何应用学到的东西?”并进行分享。每个人轮流发言,一人3分钟,孩子可以对发言内容进行一定的记录,日积月累,家长自然会看见孩子改变的发生。

找到自己的阅读驱动力

“儿童一分钟可以读300字左右,每天读20分钟,一年可以读大约10本书;儿童一分钟可以说160字左右,一年可以记录下大约16万字的读后感。”三川玲以女儿小丸子的阅读收获为例,分享了找到阅读驱动力的重要性。“她用3年时间积累了约45万字的读后感,写了约12万字,专门运营了属于她自己的一个公众号,已经有4万名粉丝了。”

三川玲说:“孩子们阅读童书,并不是为了当童书作家,而是为成为各行各业‘了不起’的大人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做的是帮助孩子筛选,选择那些孩子能够从中汲取营养的书、有兴趣去一探究竟的书、能为实现梦想做准备的书。

作为妈妈,三川玲在让孩子阅读前,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阅读?我为什么让孩子每天阅读?”她希望更多家长能去寻找属于自己家庭的答案。“比尔·盖茨曾说,阅读让我们随时与世界上伟大的大脑对话。一开始,我也以这个为目的而阅读。后来,我得出了我的答案——阅读是为了自己的终生学习服务。”三川玲建议,无论孩子还是大人,在做每一件事前,都应反复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阅读能使人更加聪慧,通过学习刺激神经元的生长,使孩子成为思考型的人;阅读好的作品,有机会看到更多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经历磨难、实现成长的故事,帮助孩子发展心理韧性,成为性格坚毅的人;除了与书中之人对话,阅读也能够在现实中帮助我们发展人际关系,在文字的触动下,与他人产生心灵的共鸣,通过建立伟大的目标,和志同道合的人相连接。……”三川玲希望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在仔细思考后,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最强驱动力,坚定地踏上阅读的旅程。

让阅读成为学习的得力工具

凡事开头难,阅读也是如此,找到方法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循序渐进,坚持下去。三川玲表示,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第一步是先了解孩子,观察和检验孩子是否能进行无障碍阅读。

“如果孩子智商正常,在幼儿园时聪明伶俐,但是进入小学后却在学习上有困难,那么,他很可能是无法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在读写上有障碍。”三川玲建议家长在学前阶段就仔细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学习能力,通过大声阅读、音义匹配、多看绘本和漫画、多读有节奏感的诗歌和童谣等方式有效地帮助孩子,更好地引导孩子。

而对于没有阅读障碍的大多数孩子,小学三年级左右也需要经历一个“大流量阅读”时期,即“读书如流水”的阶段,孩子读得多且快,会一口气读完某本书、短时间内读完一套书。有的家长会质疑这样的囫囵吞枣是否有益,但10岁前正是训练孩子阅读速度的最佳时期,此时重在“量”而不在“质”,读系列故事书、看平装书,反而能更好地激活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快乐的阅读体验。

当孩子具备了基础的阅读能力后,家长便要把重心放在通过阅读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上。三川玲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认知与学习发展的6个阶段为参考,指导家长认识不同层次的阅读效果。她指出,让孩子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把书反复看很多遍、花很长的时间去读书或者做许多的阅读理解题,都不能算卓有成效的阅读,只有当孩子会思考、能表达,做到输出式阅读、专家式阅读,他们才能真正把阅读变作学习的得力工具。

“孩子不是 U盘,如果只是把知识复制到脑子里,他的学习就仅停留在‘记忆’的阶段。阅读的意义在于深入下去,尝试理解、运用看到的知识,通过分析做出判断和评价,最终激发孩子的创造性,使他们能将知识转化为创新的问题解决方案。”三川玲表示,家长需要做的是给孩子更好的氛围与引导,用更科学的方式让阅读在孩子生命中焕发力量。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