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的“五阶”评价

——成都市锦江区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探索

■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林锐 董文婧 廖浩然

《教育导报》
2024年第61期(总第3956期) 导报三版

教师评价机制是指一种评价方式与过程,它包含了教师评价系统中的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反馈等各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客观反映评价系统运行变化的规律,决定评价行为有效性程度和各要素的相互影响等。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价机制,有利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

教师评价如何破,如何立?成都市锦江区教科院结合教师发展经验及现状,立足教师专业成长核心素养,从价值理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了“好教师”教育教学关键能力五阶段成长期:新锐问道期、骨干品道期、风格凝练期、卓越示范期、“大先生”铸魂期,研制了锦江“好教师”成长五阶段关键能力维度、内容、指标,探索了分级支持策略、方法和结果应用,为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区域样本。

一、当前教师评价的问题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的重点任务。在实际工作中,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价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评价目标更多聚焦在对教师的考核,而不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忽略了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二是评价维度片面追求显性元素,更多以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五唯”为指挥棒,弱化了教师全面育人的素养,窄化了教师的全面发展;三是评价主体无法全面客观反馈教师真实情况,较多以校长或专家视角对教师进行评价,忽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四是评价结果使用不到位,往往存在重视评价形式、轻视评价反馈,过于注重评价结果的奖惩作用,忽视了评价结果对教师成长的激励作用。

二、“好教师”的价值理念和必备品格

1 .“好教师”成长的价值理念:自觉站在历史新方位,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以大情怀、大境界、大学问、大人格塑造自我;以赤子之心从教为师,做青少年的“四个”引路人,将满腔的爱与热情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培养一代又一代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好教师”成长的必备品格:

情(情意):爱党爱国,热爱学生;

德(德性):厚德身正,廉洁自律;

理(明理):问道循道,求是求真;

慧(慧心):潜心治学,明辨笃行;

信(诚信):宽严相济、公平公正。

三、“五阶”的关键能力指标

在国家要求的教师专业能力基础上,锦江区提出了不同阶段教师成长的关键期和关键能力,并提出每个阶段的发展方向。

1 .新锐问道期。新锐问道期以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标教材解读能力、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校家社沟通能力、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为关键能力。评价该阶段教师:一是能够把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新要求,理解教材的编写逻辑和体系结构,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设计学习活动,基本掌握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的形式和策略,能够科学准确地呈现和表达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达成学习目标;二是能树立校家社协同育人意识,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三是正向面对新教师适应期角色转换时可能产生的心理危机,主动调适自身心理状态,积极向专业人士寻求支持。

2 .骨干品道期。骨干品道期以课标教材研读能力、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融合能力、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为关键能力。评价该阶段教师:一是能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二是能够把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新要求,依据任教学科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自主梳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系结构,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判断,能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三是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相信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3 .风格凝练期。风格凝练期以学科独特育人价值挖掘能力、跨学科整合融合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为关键能力。评价该阶段教师:一是能坚持五育并举,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掌握课程育人方法和策略,能掌握教育教学科研基本方法,能有意识地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收集并分析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资料,能应用研究结果指导自己的教学决策,不断反思并持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二是教师具备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整合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能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跨学科活动、合作学习、开展跨学科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三是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主动寻找成长路径。

4 .卓越示范期。卓越示范期以资源开发与运用能力、助师成师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为关键能力。评价该阶段教师:一是具备优秀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勇于创新实践,通晓最新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前沿理论及趋势,具备优异的整合校内外资源能力,能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本学科具有引领带头作用。二是具备学习团队建设和指导能力,积极培育青年教师,热心培养和帮助中青年教师成长。三是有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在课程(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科研、成果转化中勇于创新并作出积极贡献。

5 .“大先生”铸魂期。“大先生”铸魂期以有大情怀、大格局、大智慧为关键能力。“大情怀”体现为是一位有灵魂、有情怀的教师,把教书育人看作一种志业,能够积极寻找并塑造自己的教育情怀,并用自己的灵魂去唤醒另外一个又一个灵魂。能够自觉提升认知层次,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大道。“大格局”体现为能够关心社会发展,应看到书本之外的知识,能够让自己的课堂向四面八方敞开,帮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大智慧”体现为能够教得更科学,回归教育的规律。能自觉转变育人方式,从育分走向育人,把教书育人的下半篇文章写好,是能够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规律进行教学的专家型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性选择和多种成功可能,尊重学生差异和冒险精神,能做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四、结语

教师评价机制的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培根筑魂,把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放在首位,我们的探索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提供了科学分层的方案,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