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守护”成“隐患”——

变味”的电话手表还安全吗?

■本报记者 张文博

《教育导报》
2024年第74期(总第3969期) 导报一版

每到假期,对于既想给孩子独立空间,又希望及时联系孩子,还担心孩子手机成瘾的家长来说,儿童电话手表无疑是个比较合适的选择。但现在的儿童电话手表功能日益丰富,俨然一部迷你手机,同样容易让孩子沦陷其中。刚刚过去的暑假,一些家长就因为孩子使用电话手表的问题产生了困惑。正确引导孩子认识及使用电话手表,对家长来说是一道有关亲子关系和成长教育的思考题。

逃不脱的社交“魔咒”

是友谊的桥梁,还是隔阂的制造者?

暑假期间,在小区、地铁以及旅游景点等公共场合,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孩子围在一起,低着头在手腕上点来点去,他们大概率是在用电话手表“碰一碰”。

“碰一碰手表,加个好友吧。”如今,这句话成了不少孩子社交时的见面语。和成年人一样,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在不被允许玩手机的情境下,电话手表便成了孩子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据中国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5-12岁的儿童数量约为1 .7亿,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基本上每3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有电话手表。

“我家孩子是主动提出要买电话手表的,并且指定了品牌。因为班上的孩子大部分都用这个品牌,不用同一品牌不能加好友。”7岁的多吉正是热衷交友的年龄,入学不久,便央求父母给他买了和同学同品牌的电话手表。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师宁芸川表示,在她任教的班级,电话手表已成学生的“标配”,超过60%的学生每天会戴电话手表上学。目前,学校允许在必要时间段如上学和放学时使用电话手表,以便孩子联系家长,但需要家长向班主任提出申请,并设置好使用时段。为了便于管理,学生通常会在每天早上将电话手表统一交给班主任,放学时再取回。

“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较弱,电话手表内置的各种 APP他们都会逐一探索。”宁芸川发现,微聊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功能,他们会建群聊天,把照片制作成各种表情包发在群里互动、调侃,还会发朋友圈,同学之间点赞互动。在她看来,孩子们对于朋友圈、微聊等功能的使用需求与成年人相似,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进行交流、互动,是符合群体生活交往规则的,同时也能从同伴交往中获得归属感和愉悦感。

然而,宁芸川也指出,电话手表通过品牌来区分社交群体,设置严格的社交壁垒,对孩子们正常的交往是不利的。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孩子们对“社交”一词的本质产生理解偏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避不开的智能“陷阱”

安全便利,还是隐患重重?

为什么要给孩子买电话手表?10岁男孩超超的妈妈黄佳对此颇多感触:“6年前,家里老人带孩子在小区里玩,一没注意,孩子就不见了,急得大人又是找保安,又是调监控,还差点报警。几个小时后,才发现他和其他几个小孩在架空层‘躲猫猫’。”正是那次让人后怕的经历,让她第二天就直奔商场,给孩子购买了电话手表。

和黄佳抱着同样目的的家长不在少数。的确,儿童电话手表在诞生之初,“防止儿童走失”“防止拐卖儿童”等一系列关乎人身安全的“卖点”,可谓设计到了家长的心坎里。可随着电话手表的升级迭代,其“卖点”早已从满足家长转向了取悦孩子。

“拍照、聊天、发朋友圈、玩游戏……孩子像着了迷一样,一放假就天天捧着电话手表玩。”今年暑假,给儿子换了新款产品的黄佳发现,电话手表越来越像个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小型智能手机。“不少家长都在抱怨,哪怕是最基础的款式,孩子们都能鼓捣很久。”

此外,电话手表里诱导消费、预装软件的广告也被家长们诟病。

“有的软件看上去是学习软件,实则含有诱导孩子购买会员的项目。”黄佳说,手表屏幕小,加上孩子辨别能力弱,经常出现误付费或过度付费的问题,家长只得为这些隐性消费买单。

今年,中央网信办启动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明确要求重点整治儿童智能设备,指出设备存在自带 APP包含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以及以积分排行、功能解锁、背景更新等为名,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等问题。

“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擅自支付行为无效,家长有权要求商家退回未经同意的充值费用。”上海格联(成都)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杨竹一说,儿童电话手表诱导消费的行为不仅违反广告法,还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的规定,相关部门可依法查处。

“有的电话手表还存在隐私暴露的风险。”杨竹一提醒家长,一些版本和配置比较老旧的电话手表没有相应的隐私设置,安装 APP无须用户授权便可开启多种权限,远程获得未成年人的人脸图像、位置和对话等隐私信息。“未成年人对网络风险的识别能力较弱,在使用电话手表的过程中容易泄露照片、视频、实时定位、个人情况、父母信息等个人信息,因此,尽量不要购买安全性能低的电话手表。”

屏幕越小伤害越大

近视防控下的“漏网之鱼”?

开学季,黄佳照例带儿子到医院进行视力复查,但复查结果并不乐观。

“结合近年暑期门诊的情况来看,孩子近视的年龄普遍出现前移,近视高发期从初中提前到了小学一二年级。”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霍剑说,长期、过度近距离用眼是主要原因,尤其是长期看小屏幕,对孩子的视力伤害非常大。

“这个暑假,来矫正近视的孩子,十有八九都戴着电话手表。”据霍剑观察,有的孩子在排队等候甚至就诊过程中,还在不停地拨弄电话手表。她表示,尽管不少家长“严防死守”地管控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并且加强户外运动、安装护眼灯,但电话手表却成了“漏网之鱼”。

电话手表为什么会导致儿童近视?霍剑分析,主要因素包括屏幕过小、用眼距离过近和使用时间过长。

“与大屏幕相比,小屏幕设备对孩子的眼睛危害更大,不仅增加了近视的风险,还容易导致不良的用眼习惯。”霍剑说,小屏幕上的字体和画面较小,为了看清内容,孩子不得不将设备拿得更近,长时间近距离盯着屏幕,眼睛容易因疲劳而向近视发展。

霍剑进一步解释,当我们近距离视物时,眼睛并非处于放松状态,而是在努力地“工作”,且视物距离越近,所需的“调节力”即屈光度越大。也就是说,距离越近,眼睛越费力。电子产品的屏幕越大、分辨率越高,孩子动用的眼睛“调节力”越小。因此,在必须使用电子产品时,应尽量选择屏幕较大的设备。

得知超超偶尔晚上会躲在被窝里玩电话手表,霍剑表示,如果孩子长期在夜间看小屏幕,还会对视网膜产生光损伤。“夜间光线不足时,人的瞳孔会放大,让更多光线进入眼球,一些特殊光照对儿童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伤害将是不可逆的。”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电话手表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然无法避免使用,那么,家长必须承担起监督的责任,成为孩子视力的保护者,并定期带孩子进行屈光视力检查。”霍剑说。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