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并能在高质量的报刊上发表,是很多教师看重的专业发展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教师们要在实践、思考及阅读中提取写作素材,按照不同文体的写作规范进行写作构思。写作,是教师用文字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总结及反思;发表文章,是编辑与教师之间的双向奔赴。如何写出达到发表要求的文章呢?下面从编辑视角谈一下教师写作及发表技巧。
1.什么样的文章容易发表
教师发表文章的需求很大,但可供教师发表文章的报刊种类和数量有限,在供需不匹配的现实中,文章被采用并非易事。什么样的文章容易吸引编辑的目光呢?这些文章大多具备5个特征:一是写作动机:是否有职业发展需求。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有职业发展诉求的教师可逐步推动写作习惯的养成。有写作习惯的老师其文章理念与风格更容易受编辑青睐。二是写作理念:说真话、叙真情、传播正能量。用这样的理念写出的文章不空、有料。三是写作方式:用我手写我心,不用他人观点固化自己的思维。没有自己的思想、追随他人的观点,有时会禁锢自己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四是写作主题:来源于教育中存在的真问题。有问题,才能有写作的素材。五是写作风格:分析问题时客观实际,并能给出接地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写文章要“务实”。
2.编辑认可什么样的文章
教师写文章必须要“高站位思考、低角度切入”,这也是编辑认可的文章。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例,这是教育写作重点选题之一,如果文章主题就是学校文化建设,文章的站位虽高,但没有找到一个低角度的切入点,缺少一个写作的载体,这样的文章大多较为空泛。如果有一个较低的切入点,例如,以校服为载体的服饰文化,通过校服的设计及使用,把服饰的文化属性挖掘出来,即:学生身穿合体美观的校服,构成学校流动的文化符号。将写作聚焦在这个切入点时,就容易把文章写得生动而具体,容易引起编辑的注意。在“高站位思考、低角度切入”这一前提下,编辑喜欢的文章还需具备以下特征:别人没发现的问题、没被别人说透的问题、热点问题的冷思考、预测性问题。
3.如何有针对性地投稿
教师写出的文章,即使质量非常高,也要有针对性地投稿才有可能发表。想发表文章的老师,首先,要选出拟投的报刊,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及研究,了解其办刊(报)定位、读者群及对作者的身份要求;其次,认真研究拟投报刊的栏目设置、了解各栏目对稿件选题及文体(论文、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评论)的要求;再次,认真阅读拟投报刊,对自己所写文章的选题及质量与其用稿是否匹配做出判断;最后,了解报刊的审稿周期及审稿流程。
4.如何与编辑互动
不同的报刊审稿周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不要在文章投出去后的较短时间内询问审稿结果。通常经过层层审稿,编辑会通过邮件或电话对部分拟录用文章给出修改意见。编辑给出的修改意见,是编辑根据报刊的用稿要求给出的,作者要认真领会编辑的建议,如果领会不了,应主动与编辑沟通,力求通过沟通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作者与编辑的互动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作者而言颇具价值。
5.如何处理退稿
一般来说,被采用的文章在教师投稿中占比很低,大部分稿件的结局是退稿。被退稿的文章,不一定是因为质量差或没有价值。我建议作者不要将退稿一丢了之,而应认真对稿件进行修改或完善;也可以放置一段时间,等待时机,换个角度重新构思文章,再次投稿。对于自我感觉写得很好的文章,作者可通过电话或邮件,请编辑给出修改建议。
从文章发表角度而言,编辑离不开作者,作者离不开编辑。编辑与作者只有齐心协力,才能为社会提供质量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真正为自我成长、学生发展、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本文系“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专业写作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PDTR2023-13)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