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小学联合贯通教研的实践

■广元市昭化区卫子初级中学 范明国 广元市昭化区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刘礼俊

《教育导报》
2024年第105期(总第4000期) 导报三版

乡村学校规模越来越小,学习、教学、教研氛围不浓,直接影响到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针对现实问题,我们尝试开展乡村中小学联合贯通教研,构建“执行学校+执行主研”的“双轮值”联合贯通教研模式,实施“名师引领+随机同台”和“学段交叉·同课异构”全员参与的课例研修模式,激发乡村教师的研究活力,助推建设高质量的乡村学校。

一、破解乡村中小学教研面临的困境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乡村学校规模渐小且分布零散。小学10人以下的班级、100人以下的学校增加,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每个年级1个班、每个班十几个学生是常态。乡村学校教师自然减员,导致校内研究氛围不浓。由于缺乏有效的教研衔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参差不齐、各管一段,给新课程的纵深推进和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带来困难。

只限于本校的教研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完善联合教研制度,带动薄弱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内生动力,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9年课程一体化设计,加强了学段衔接,并强调要加强区域教研,开展合作研究。这些为乡村中小学的教研突围指明了方向。教师间有学科知识、业务能力、教学风格、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学校也存在师资结构、教学资源、管理风格等方面的不同,而这些差异和不同正是联合贯通教研的可贵资源,又是乡村学校联合贯通教研的现实之需。

二、乡村中小学联合贯通教研的实施路径

1 .区域联合贯通教研:构建专业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

联合贯通教研,“联合”既指区域内学校间的联合,也指不同学段相同学科教师间的联合、相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间的联合,形成区域教研共同体。

规模越来越小的乡村学校,最缺乏的是学习研究的氛围。在联合贯通教研中,会产生教研“磁场”,在研究的“磁场”中,教师会把学习和研究变成专业态度和生活方式。“一个团队组织一种让生命增值的生活”,大家在联合教研的团队中共同经历、彼此滋养,结成价值共同体、专业共同体、生活共同体,逐渐形成区域内教师成长共同体文化。通过这种文化营造,推动区域内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例如,学校开展的“生源地语文教师共同体建设研究”,以语文学科建设为切入点,打破学段界限,聚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文学素养、书法诵读技艺等方面,让教师在合作、交流、分享中共同进步,营造区域内语文教师共享共研氛围,让思想的火花迸发,让教师们产生职业的幸福感。

2 .联合贯通的“双轮值”教研:“执行学校+执行主研”

在区域联合贯通教研的整体框架下,我们以“执行学校+执行主研”的双轮值共同体研修模式开展年度专题研讨活动,即每次活动由一所学校及该校的教研组为核心成员承办活动。

在“双轮值”教研模式下,学校与8所学校形成教研共同体,每所学校轮流承担一次主题活动。2023年度,我们设置了“课标理论学习测试和诗歌表现手法教学研讨会”“学段交叉·同课异构研讨会”“群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会”“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会”等主题。

每次研修的主题集中,教研共同体内实现学段贯通、全员参与。双轮值的模式,让各校不仅把承办活动作为促进本校教师发展的难得机遇,而且有了比较,每所学校都不甘落后,争相把活动办得既专业又有品位,大大促进了区域内教师的专业成长。

3 .纵横贯通的立体教研:“学段交叉·同课异构”

面对“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低中高断层化”“小学不管初中,初中不管小学和高中,各管一段”等问题,乡村学校区域联合贯通教研既要抬头望天,又要低头看路,使教师不分学段在共同体中纵横贯通、无缝衔接。具体来说,研修活动常由小学教师借初中班上初中的课,初中教师借小学班上小学的课,或同一位教师用同一篇文章,既给初中生上,又给小学生上。以此倒逼教师全面解读课标、系统把握教材。

“同课异构”是联合贯通教研最基本的运作方式,具体运作流程为:几节相同教学内容由不同执教老师说课→几节不同思路的有学生研究课→执教老师说上课后的得失→中心发言人评课及听课教师互动→名师点评及新的创意5个阶段。

例如,让同一位教师先后在七年级和四年级上《蚊子和狮子》一课,虽然是同一篇文本,面对学段跨度比较大的四年级和七年级,训练的难易度和形式就有区分。即使是相同的教学环节,其指向核心素养的难易度也不同。如朗读环节,针对七年级,该教师设计了语气、重音、层次3项活动,针对四年级则设计了读准、读流畅、加个“唉”字读3项活动。在这些精妙的活动中达到了不同学段课标的要求,通过这样的学段贯通联合教研活动,将中小学教研打通。

4 .全员参与的课例研修:“名师引领+随机同台”

为破解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的困惑,每次区域联合贯通教研活动应有市区级名师、骨干教师或专职教研员上示范课,并进行专题讲座。活动中要求所有参与活动的人员不分学段备同一课,现场抽签决定上研究课的人员。评课议课环节以学校为单位确定主题中心发言人,保证人人都是参与者,真正使区域内教师形成研修共同体、成长共同体。

为了扩大参与面,还可以采取“无生微课+有生大课”的办法,即每次各校抽签选取一人上微课,再由主研人依据微课质量,确定现场上有生研讨课的人选。有参与才有体验,有体验就是收获。把活动落实在课堂上,把理论融化在课堂教学中,研修活动才能人人看得见、摸得着、有参与、有成效。

三、乡村中小学联合贯通教研应避免的误区

研究主题偏大。如“单篇阅读教学教什么”这个研究主题虽然方向明确,但短时间内难以全面把握。在活动中,可进行某一点的突破,如“诗歌阅读教什么”“小说阅读教什么”“散文阅读教什么”……甚至还可以更小化——“诗歌的意象探究”“小说的情节把握”“散文的语言品味”等。

活动内容单一。区域联合教研活动往往要用1-2天时间,每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如果每次都是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议课等常规活动,容易使教师产生疲倦。因此,可尝试开展学习测试、基本功展示、才艺展示等,让教师愿意参加区域联合教研活动。

研究机构不够健全。区域联合贯通教研不只是一所学校的研究活动,仅凭教师的专业热情不够或难以长期维持。所以,必须成立起区域内各中小学校长为领导小组的机构,才可能将联合贯通教研向纵深推进,逐步走向学区制管理的教研。

综上,让规模越来越小的乡村学校办高质量的教育,开展区域内中小学联合贯通教研、构建教研共同体,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