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家校协同,让教育惩戒有“温度”

《教育导报》
2025年第7期(总第4022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王璐)奖励和惩戒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奖”易“惩”难,学生“不好管”,教师“不敢管”,家长意见“不统一”,教育惩戒在操作层面存在较大难度。为此,攀枝花市聚焦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多措并举,让教育惩戒“有尺度、有力度、有温度”。

完善实施细则,让教育惩戒“有尺度”。推动全市中小学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要求,完善校规109个、班纪2500余条。邀请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进校解读《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通过班主任论坛、教育惩戒专题研讨等活动宣传推广优秀做法600余种。

协同家校力量,让教育惩戒“有力度”。组建115个家庭教育讲师团,培训1135名家庭教育讲师,通过“花城家长‘慧’”家长课堂宣传教育惩戒政策,开展“百校千师访万家”家访活动、家长“递戒尺”、家长提“金点子”等家校共育活动,让家长与教师达成教育惩戒共识。

关注学生心理,让教育惩戒“有温度”。实施“阳光正心”工程,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思政+心理”一体化融会贯通培养体系,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实施心理辅导教师 ABC三级资格认证制度,3358名教师获得 C级资格证书,运用“i++”心理监测平台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帮助教师在行使惩戒权的同时呵护学生心理,做到惩戒前动之以情,惩戒中晓之以理,惩戒后及时心理疏解。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