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旋风跑 余建平 摄
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还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原则,历经孔子、张载、程颢、朱熹、王守仁等思想家的阐释,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内涵。新时期,因材施教被列为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之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提出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教师面对一群认知水平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属不易。不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 AI技术,能让因材施教更好地成为现实。
因材施教的关键是了解“材”,我们要了解“材”的特点、最近发展区域、认知上的“难点”、习惯上的“误点”、思想上的“惑点”、情感上的“痛点”、学习中的“堵点”等,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予以正确的教育,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最终都能获得自我发展和贡献社会的能力。但是,难点也是了解“材”,千人千面、百人百性,教师即便本领再大、责任心再强,也难以做到精准无误,更无法做到精准滴灌。而AI则提供了无限可能,它犹如一把能够打开每位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通过引入教育大模型和大数据,我们不仅可以精准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还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AI可以进行多维数据的画像构建,为教师了解学生搭建各种渠道。如通过智能笔迹识别系统,可以即时记录学生的答题时间轨迹,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对各类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情感计算摄像头捕捉学生课堂细微表情的变化,了解他们对所讲知识的兴趣度,及所采用教学方式的接受度,科学调控教学方式;通过知识图谱技术构建学生认知结构模型,为个性化辅导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最终为学生勾画出涵盖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的立体画像。这是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
AI可以进行自适应学习系统的设计。如:智能题库能根据学生的错误率自动生成平行式试题;动态难度调节算法可以实现与“最近发展区”的高度匹配;NLP技术解析提问语义,提供个性化解答路径; AR/VR场景根据学习者特征调整交互复杂度;学习路径规划引擎实时优化教学序列。 AI就像是学生学习的“导师”,精准分析学情,精准诊断原因,精准调整策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实效和时效。
AI可以为教师角色转型赋能。 AI备课系统可以生成差异化教学设计;智能学情面板可以呈现班级能力分布图谱;自动批改系统减少了教师机械工作时间;教研知识图库可以提供个性化专业发展方案;人机协同实现对教学的精准干预。
AI可以助力教育生态的进化。智能体可以持续追踪长周期发展轨迹;跨学科知识地图能够贯通学习路径;产教融合平台实现能力和岗位的智能精准匹配;教育大模型沉淀着人类的教学智慧,虚实融合空间将重构教育教学新场域。
总之,在这个技术赋能的教育新图景中, AI不是冰冷的算法集合,而是构建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数字基座。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拥抱AI,使之为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全面发展助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