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暨西南交通大学春季大型双选会现场, AI生涯咨询师“阿悟”一亮相,便引起现场学生的“围观”。
“原来我更渴望通过职场实践快速成长,考研或许不是当下最优解。”原本抱着“逛一逛”心态的西南交通大学2021级工程力学专业学生何泰,在与“阿悟”的对话中,逐渐理清思路,明确了内心真实的想法。
“阿悟”是西南交通大学发布的中国高校首款聚焦引导学生自我探索、激励自我成长的 AI生涯咨询师智能体,其特别之处在于它颠覆了传统AI“直接给答案”的模式,实现了从“顾问式”咨询向“教练式”咨询的转变。
剥洋葱般引导学生认识自己
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本科生陈爽第一次使用“阿悟”时,就被这个“AI老师”独特的模式吸引。不同于传统AI直接输出职业建议,“阿悟”通过“你过去的经历中,哪些能力让你感到最有成就感”等问题,像剥洋葱般引导她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以前用其他AI查岗位信息,输入关键词就能得到一堆推荐,反而越看越迷茫。”陈爽表示,“阿悟”的提问让她第一次意识到,“生涯规划不是找‘最优解’,而是先搞清楚‘我是谁’‘我要往哪去’。”
识别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当年轻人习惯用“帮我写份简历”“推荐适合的职业”等指令获取结果时,“阿悟”却像一位耐心的“引路人”,通过平均20分钟以上的深度对话,带领学生在自我认知、目标探索、干扰化解等维度展开深度思考,促进自我成长。
唤醒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在西南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周曦看来,“阿悟”的诞生源于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当技术能快速提供信息时,我们更需要守护教育的人文内核。”
西南交大2024年便推出了“交大就业AI助手”,目前已实现招聘信息检索、签约流程智能解析等功能,而“阿悟”则聚焦就业前端,特别针对学生“过度依赖AI决策”的痛点。
周曦提到,“阿悟”的价值不在于给出标准答案,而在于唤醒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先引导学生明确自我定位,再优化表达。”
这种创新理念的背后是多学科的深度融合。“阿悟”的研发团队负责人欧阳彦琨解释道,“阿悟”突破了过去AI更多基于静态发展的“特质因素论”,转而采用动态发展的“生涯适应论、生涯发展论”,并融合了计算机、心理学等学科,让AI从“知识给予者”转变为“成长启发者、陪伴者和赋能者”。
据了解,学校将智能体命名为“阿悟”,寓意深远:个体生命的“醒悟、觉悟、领悟、了悟”,才能对自身有一个由内到外的清晰认知,这对个人的生涯发展至关重要。研发团队希望学生通过与“阿悟”进行启发式的交流和对话,实现自我探索和自我觉察。
从“就业工具”到“心灵伙伴”
这种“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正在影响校园生态。“阿悟”让更多学生意识到,职业规划不是“等答案”,而是“找答案”。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研一学生刘涵是“阿悟”的首批体验者之一,她的手机里与“阿悟”的对话框已累计超过200条消息。这位曾“因未来选择太多而焦虑”的学生,在“阿悟”的引导下完成了一次次“虚拟生涯实验”。
在思考了“阿悟”向她提出的“如果同时拿到互联网大厂和科研机构的offer,你会用哪些标准做决策”等问题后,她清晰地识别出“稳定性”和“创造性”是自己职业选择的核心维度。“以前总觉得生涯规划是毕业前才做的事,现在发现从入学就该开始‘认识自己’。”刘涵说。
此外,刘涵认为“阿悟”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无门槛。“以前,想找咨询师得预约、等时间,还要克服心理障碍。但‘阿悟’随时随地都在,我甚至可以在深夜打开它,毫无压力地倾诉。”刘涵坦言。
据西南交通大学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科科长陈曦轶介绍,学校已将“职业生涯规划”列为2025级本科生必修课,“阿悟”将作为智能教辅工具,在课堂内外为师生提供双重支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