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82期(总第397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家庭教育视角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当如何进行?
本报记者 马晓冰
专家访谈《教育导报》2024年第82期(总第3977期) 导报一版

爱国主义教育是儿童青少年的“必修课”,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时代在快速发展,爱国主义教育也需与时俱进。作为家长,该如何立足当下,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当的爱国主义教育?校家社如何协同发力,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我们对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刁成林进行了专访。

记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当代儿童青少年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刁成林:新时代的孩子需要兼具传统与创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既要让孩子了解国家的历史脉络、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也要结合实际,讲好新时代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使其树立文化自信。

我们还需引导孩子以包容的心态来理解爱国主义。今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坚持理性、包容、开放,尊重各国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青少年既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制度,也要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热爱自己的祖国。

记者: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更贴近当下的中小学生,更能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刁成林:这需要我们把握中小学生的成长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避免口号化、形式化。“00后”“10后”是亲历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进程的一代,也是伴随新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他们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可以通过展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抗击新冠疫情的英勇事迹、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等,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激发其自豪感和责任感。

根据中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情景式等教育方式,将爱国主义知识学习与情感教育相融合。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等;参与爱国主义主题演讲、书画展等。

记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在儿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刁成林:家庭教育是当下中小学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这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家庭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家长应做好孩子爱国情感的启蒙老师,使其从小就对国家、民族产生情感认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记者:家长如何在家风家教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孩子对祖国的情感认同和社会责任感?

刁成林:一是进行榜样示范和行为引导。帮助孩子构筑正确的认知体系和价值观,父母应当身体力行,发挥示范作用,从生活习惯、言行举止、道德品质等方面带给孩子积极影响。二是进行情感交流和教育引导。交流是父母与孩子之间重要的情感纽带,通过交流,父母将爱国主义教育转化为情感的自然流露,再加以适当引导,能更好地让孩子理解与认同。这一过程也是家风传承的过程。三是开展家庭活动,营造教育氛围。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爱国主题电影,一起去博物馆探究历史文化,一起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志愿服务中献爱心,在历史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记者:校家社应怎样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刁成林: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推进。应建立相互支持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提供制度保障。校家社三方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如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系统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家长重视良好家风的培育,帮助孩子建立起对国家与民族、历史与未来、文化与科学的全面认识;社会则应提供更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从小树立主人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