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钟兰蓉 彭万香)“‘市管校聘’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教师队伍活力的闸门。”会理市第一中学校长李晓文感慨地说。近日,随着市级层面“考试跨校竞聘”环节的完成,会理市“市管校聘”工作进入收官阶段,为该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据悉,会理市“市管校聘”工作自8月15日全面启动以来,历经“考核竞聘”“考调直聘”“主动申请”“校内竞聘”4个环节。8月25日,市教育和体育局在官网公示了全市中小学学科教师岗位空缺情况,涵盖初中英语、地理、生物、体育及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
8月26日上午,24名教师走进考场,参与跨校竞聘笔试。笔试试卷密封流转,考场全程监控,成绩当日公布。当天下午选岗结束后,未选岗及落聘教师由市教体局统筹调剂,确保人尽其才、岗尽其用。
为确保“市管校聘”在阳光下运行,会理市构建起“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学校实施”的立体监督机制,专项工作组下设政策法规、监督执纪等职能小组,严格执行岗位、流程、结果“三公开”,让教师在公平环境中竞争,在透明机制下流动。“这次‘市管校聘’工作,不管是政策透明度还是流程规范度,都让人心里踏实。”市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李伟说。
会理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人岗相适,此次工作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原则,彻底打破教师“一校定终生”的传统模式,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用人机制。
通过科学设岗、竞聘上岗、有序流动,一批骨干教师走向关键学段、薄弱学科,实现了教师专长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市管校聘’进一步保证了体育学科的课时量和教师的切身利益,让每名学生在校期间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会理第一中学体育教师杜娟说。
据介绍,本次“市管校聘”工作,全市中小学(含高中)2930名教职工参与竞聘;共调整(提拔)学校领导干部40人,免去16名学校干部职务;乡镇教师考核竞聘城区学校教师65人;主动申请交流7人。
此次“市管校聘”不仅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激发了队伍活力,更建立了良性循环的教育发展机制。
“自启动这项工作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努力实现三个‘提升’:一是师资均衡度提升;二是教师积极性提升;三是家长满意度提升。”会理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睿表示,下一步,会理市教体局将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科学建立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机制,通过“岗位竞聘+绩效分配”双轮驱动,把“市管校聘”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