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暑假时节,每年此时,爱人总会陪伴孩子们习得一项新技能。前年是学滑冰,去年是学滑板车,今年,轮到了学骑自行车。
“爸爸,我们为啥要学骑自行车呀?”大女儿带着一丝不解问道,“现在出门,不是坐你们的电瓶车、小汽车,就是打车,感觉学这个用处不大呢?”面对女儿的疑惑,爱人耐心地说:“宝贝,一个暑假有近两个月时间。我想用每天下班后和周末的休息时间,陪陪你和弟弟。而且,这也能让你们动起来,走出家门,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女儿听了,笑眯眯地望着爸爸:“哦,原来自行车是我们家培养亲情的工具呀!”
我懂得爱人的深意,这不仅是成长的陪伴,更是一种未雨绸缪。因为我们是双职工之家,养育着3个孩子,大女儿眼看就要升入初中,二儿子读小学三年级,小女儿读幼儿园。将来我们偶尔分身乏术时,大女儿可能要自己骑车上下学,现在学会了,可以以备不时之需。
初学的第一周,女儿必须靠爸爸紧紧扶住后座稳住车身,才能小心翼翼地蹬着脚踏板,一点点往前挪移。她还不熟悉掌握平衡,常常骑不到3米便歪斜着败下阵来。女儿因车身倾斜而紧张的惊呼,与父亲沉稳的指导声交织在一起;一旁的儿子则骑着带支架的自行车,娴熟地绕着小圈,游刃有余。这画面虽然反差感十足,却又满溢着温馨。
进入第二周的学习,女儿已能在爸爸偶尔悄然松手的瞬间,蹬着脚踏板骑出1米多远,对平衡的掌控明显多了些底气。虽然车身仍在反复摇摆,但点滴进步带来的喜悦,点燃了她学习的主动性与勤奋劲。爸爸教累了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她还在“加班加点”地练习,口中还在给自己鼓劲:“我再多试试,找找感觉,说不定哪一次,它就听话不倒了!”
第三周,女儿几乎不需要依靠爸爸用力的搀扶,就能稳稳控制好车身平衡。她摇摇晃晃地,竟能骑出4米左右的距离。“真帅气!”她兴奋地喊道,“没想到我也能学会骑自行车!”
到了第四周,女儿彻底摆脱爸爸的扶持,能够独立骑行。虽有几次不慎从车上摔下的经历,但她没有沮丧,反倒笑着调侃自己:“要想学成点啥,总得付出点代价,长点记性才能真学会呀!”
如今,女儿每天都会愉快地邀请父亲一起骑行半小时。爸爸、女儿和儿子,三人三车,在凯江桥、人民桥的非机动车道上同行。转动的车轮,载动了呵护成长的亲情时光。
我时常思索:“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该教会孩子什么?”无论是教会孩子骑自行车,还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我们都是在教他们热爱生活、珍视自己、拥抱幸福。家庭教育理应赋予孩子行走于世的底气,在该紧握时绝不松懈,该放手时毫不迟疑。愿我们在提升家庭幸福感的时光里,能够倾情相伴每一刻,认真过好每一天。这个被爱意浸润的暑假,透过惬意的骑行时光,变得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