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19期(总第301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核心素养的精神实质如何植入学校?
■本报记者 何元凯 胡敏
《教育导报》2016年第119期(总第3016期) 导报三版
当前,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已定,而要真正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有赖于后续的课程设计和评价标准的跟进;另一方面,有赖于学校在课程实施环节中,让核心素养真正运行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日前,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第29次年会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核心问题教学模式”作为主题,邀请了省内外中学校长、以及高校专家围绕“核心素养在中学如何落地”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核心素养落地关键是学科表达和学校表达

成都树德中学校校长陈东永在年会上抛出了这样的问题:“有哲学家曾提出道德是否可教的问题,那么,今天‘核心素养’可教吗?”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也抛出问题:“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中,最核心的是哪一个?都是核心是否意味着都不是核心?”

两位校长的观点引发众多共鸣。对此,四川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主任张伟认为,核心素养三个维度、六大素养的核心应该是围绕“全面发展的人”。“不纠缠具体的指标,只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核心抓住,用好三个维度就是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张伟说。

张伟认为,实现核心素养落地,要解决两个难题:核心素养的学科表达和核心素养的学校表达。通过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价等途径,让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扎下根;同时,对于学校来说,又需要在学校文化、课程体系、课堂改革、师生评价等方面植入核心素养的精神理念。

关于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张伟认为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核心素养是经过各学科教学来实现的,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学要求,教育目标也需要从追求分数转变为育人为本,转变为立德树人,彻底改变仅为追求高分牺牲学生健康、性向和志向的现状。

富顺二中校长钟晓河认为,核心素养作为一个课程概念,必须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学校的具体做法就要加强课程建设和整合,丰富课程内容,推进学科的融合。学校要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为目标,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学科知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志趣,引导学生制定生涯规划,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培养。

核心素养培养“无意识的能力”

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在专题报告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对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核心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而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

他以司机开车为例:新手上路也能安全驾驶,但新手是时时刻刻高度紧张地在开车;而经验丰富的司机,虽然在驾驶的过程中没有刻意集中注意力,但在驾驶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细节,都能做到规范而正确,“无意识”地保证安全驾驶,这就是一种素养。“搜肠刮肚才能想出来的,不是你的能力,在头脑中自然流露的,才是真正的素养。”杨振峰说。

杨振峰认为,从核心知识到核心素养,其实是从学科中心的课程观到学生中心的课程观的迁移。若把两者进行比较,前者的不足之处在于重知识轻经验、重学科逻辑轻心理逻辑、重学术性轻实用性;而后者的不足之处在于重经验轻知识、重心理逻辑轻学科逻辑、重实用性轻学术性。

结合两者的特点,建平中学形成了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核心知识与核心素养双“核”并重的课程理念。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一切做法的出发点,与之相关的具体举措有:导师制引导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走班制满足学生的教育选择;学分制彰显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管理唤醒学生的主体自觉;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的自我体验。

比如,建平中学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分层走班制的教学探索,至今共有136门校本课程和82个社团。同时,每个学生至少承担两个研究课题,每天下午至少安排两节选修课。在走班制选课的基础上,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改为学分评价体系,总学分=合格学分+特长学分,合格学分=学时学分+绩效学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

核心素养关注情感经历和体验过程

川大附中校长米云林认为,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变更,还要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他提出,学习应回归其本质,即解决问题。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

米云林介绍了川大附中的核心问题教学模式。核心问题是由课时核心内容生成的驱动学生整节课活动体验的中心任务或者中心问题。核心问题教学以核心问题激发和推进学生活动,形成学生在活动体验基础上的学习,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探寻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达成教学的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核心问题教学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钟晓河补充指出,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情景化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

钟晓河以当天的两堂“同课异构”的地理课举例,指出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引入更富情境性的问题与案例进行拓展,例如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或者四川盆地的环境污染,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中,学生最难能可贵且有较大参与度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实践,来自于解决问题的活动。”米云林认为,情景化的“核心问题”使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以主动参与的方式使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习得“缄默知识”,这个生动的过程就是核心素养得到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