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75期(总第3723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正确看待“学习困难”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实习记者 马晓冰
《教育导报》2022年第75期(总第3723期) 导报一版

写了一小时,原本空白的作业纸上,可能就多了十几个字;读了七八遍,课文中的某些字还是一次次被跳读,跟看不见一样;教了无数次,6和9、 b和 p、 q和 o还是傻傻分不清……当我们以为孩子学不进去是因为他们偷懒、不努力、不认真,实际上,他们可能只是“病”了。

今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因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登上热搜,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学习困难也是病,还需要去医院治。究竟什么是学习困难,哪些因素会造成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到底能不能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学习困难门诊一探究竟。

■ 实习记者 马晓冰

学习困难门诊,看的是什么病?

“来门诊纠正阅读障碍和书写障碍的孩子特别多。这类孩子表现很明显:一方面是抄写笔记、做作业速度慢;另一方面由于视觉信息处理或工作记忆的问题,错误率往往也很高。”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护士长杨晓荣说,“孩子出现这类情况的初期,家长通常会把问题归结于态度不端正,故意磨蹭、拖延,所以对孩子发火、失去耐心。”

学业成绩低下不是病,但却是患有“学习困难”的孩子的主要表现。据杨晓荣介绍,“学习困难”是一种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由多种因素所造成。广义上包括智力低下在内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困难;狭义上指特殊的学习技能障碍,如阅读、拼写、计算、推理困难等。同时,注意力、多动的障碍缺陷、学习兴趣问题、阿斯伯格综合征等也包括在内。

学习困难门诊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已经开设了两年多,来就诊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完全符合专业对疾病的定义,而是混杂许多方面的问题,综合表现在学习上。

开学前和考试后是就诊的两个高峰期,“9月开学后,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学习上‘跟不上进度’,别人家的孩子10分钟能写完的作业,自家小孩可能一个小时都做不完,这时候,家长就会担心和着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另外在考试后,孩子成绩不理想,家长会带孩子来就诊,利用寒暑假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杨晓荣介绍道。

不过,学习困难并不能和成绩不好简单地画等号。在杨晓荣看来,很多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或是学习内驱力不足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并不是因为自身有严重的缺陷或先天的障碍,而是由于外界输入不足、环境不适应导致的。

“你是一个失败者。”“你写的字没人能看懂。”“你又要不及格了。”“你所有的朋友都在进步,除了你。”“为什么你就是无法专心?”……当所有否定的声音重重压在一个刚上学的孩子身上时,他是无力承受的。

有的孩子表现为叛逆,与其拼命努力也做不好,不如一开始就不去做;有的孩子则彻底被打垮,否定自我,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可能最初孩子只是有一个小问题,最后却产生双向情感障碍、焦虑、抑郁等多种症状,对孩子的一生而言就不单单是成绩好坏的影响了,纠正、治疗起来也更加困难。”杨晓荣说,“总之,成绩差不是病,莫让成绩差成了病。”

辨“病”而论治,下“药”需对症

孩子坐不住、不听话、成绩差都只是外在表现,人人都能看到这些行为不好,但学习困难门诊要做的是帮助父母弄清楚孩子为什么有这些表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据统计,每100个孩子中就有6.3个孩子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在诊断中,医生首先会做相关疾病的筛查,再利用访谈、观察、软硬件测试等方式对孩子的状况进行评估。”杨晓荣对于如何找到“病根”进行了详细介绍。

比如,一些孩子某种学习技能的损害并不是很严重,父母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正确对待孩子的问题,孩子基本上是不需要治疗就能够康复的,也不会对身心造成长远的影响。但是大部分中度损害或者是重度损害的孩子会面临许多并发症,训练和恢复的难度也很大。

让杨晓荣记忆尤为深刻的是一个高智商,同时患有多种学习障碍的男孩,他既有注意力的问题,也有易怒、易冲动的问题。这个三年级的男孩,每周在学校打架超过30次,老师和家长需要频繁地盯住他、守着他。因为注意力的问题,他的作业质量也很差,但经过专业测试,其智商高达137分。

通过多次问诊,医生发现在这个男孩小的时候,其母因为自身情绪不稳定,经常对他发脾气,甚至打他。妈妈的喜怒无常不仅让孩子难以适应,也使他下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暴力行为去吸引其他人的关注。

因此,医生判定这是早期养育中,孩子心理上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情况。后期通过非药物治疗辅以药物治疗的方式,男孩从一周打架30多次控制到了3-6次,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成绩从班上的倒数几名进步到前几名,让老师觉得像是换了一个人。

“在就诊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针对家长进行培训,门诊设有专门的‘家长学校’。其中包括家长的情绪管理、孩子的情绪管理以及孩子学习技能问题的原因分析,通过个性化地分析找到影响孩子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目前养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制定具体的目标,让家长引导孩子逐步改正。同时,也会教给家长正向强化的方式,比如如何在养育中表扬孩子,表扬的方式,时机等等,会有一系列具体的指导。”杨晓荣指出,孩子身上表现出的问题,大多源于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让孩子完成“学渣”到“学霸”的华丽逆袭,家长的反思和改变必不可少,而学习困难门诊负责的是开出那剂药方。

“学习治疗”法,有心就有路

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尼克老师向伊桑的爸爸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当地的居民砍伐树木并不是用刀,而是一群人用恶毒的语言对着需要砍伐的树木大声咒骂。神奇的是,一个月过后,那棵准备砍伐的树会自行枯萎倒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斥责和嫌弃就像鞭子不断抽打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他的困境不仅是能力的欠缺,还有自信心的丧失。

关心拥有疗愈的力量,是痛苦的慰藉,但表达关心也要以爱的形式,否则会反噬孩子。“我们要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无论他是有书写困难、阅读困难,还是计算困难,这些都与孩子先天的脑发育有很大关系,哪怕是医学上的干预都非常有限。”杨晓荣建议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少一些得失心和功利心,才能看到孩子更长远的人生道路。

“我们希望养育幸福、快乐的孩子,而不是让自己觉得有面子的孩子。因为学习是个马拉松,人生也是一个马拉松。”在杨晓荣看来,父母不能只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更要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很多问题在早期都是能够预防和避免的。杨晓荣举例:“比如注意力的训练,很多爸妈常常会拿 iPad哄孩子,孩子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了,也很好安抚。但这无益于训练孩子的主动注意力,他很容易被动地被吸引,但难以主动地专注思考,这对于孩子的注意力资源分配是有很大影响的。”

这也警示父母在孩子的早期养育中,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早期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充分、正确的训练,在学龄期才能正常地运用、拓展各项能力。很多家长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在学龄前过多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占用了户外活动或游戏时间,剥夺了学习和锻炼能力的机会,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

当孩子已经产生一些问题时,要相信“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杨晓荣表示,就诊的孩子多在学龄期(6-12岁),也有幼儿园或初中的孩子前来就诊。“年龄越小,恢复越好,及时地发现问题,做出改变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杨晓荣告诉父母,不管是早期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还是父母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给孩子的态度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一定要及时改变孩子的认知和处境,耐心帮助孩子修复曾经受到的伤害,防止孩子被进一步打击,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医生建议

1.不要处处将就孩子

孩子一岁的时候就完全可以自己吃饭,三岁左右很多事情就能自理。但因为父母、爷爷奶奶的过度照顾,导致现在许多孩子丧失了生活的基本能力。比如扣扣子、系鞋带,锻炼的是手的精细运动能力;外出活动,锻炼的是耐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育与孩子的身心发育息息相关,不能处处将就孩子,以爱的名义去剥夺了他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锻炼孩子理事的能力

理事的能力是指让孩子自己明白并安排事情的次序,他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有一定的时间管理能力、任务安排能力,而不是任性而为。在学龄前,让孩子养成按时按点起床、刷牙、吃饭、睡觉的习惯,上学后,他才能有意识地区分事情的先后主次。比如,先做完作业才能去玩耍,要分模块地完成任务,逐步地执行计划。

3.适度保护,学会放手

不做“直升机式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周围,时时刻刻监控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怕孩子受一点伤、犯一点错,遇到挫折、困难全部包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多需要自己亲身去体验,真实经历过而获得的经验认识才会更加深刻。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只有在不断探索中,才能锻炼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4.看见孩子的独特光芒

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悦纳孩子,正向肯定孩子,为他量身定制一套成长方案。比如,孩子运动技能很强,父母就可以在这项技能上让他积累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让孩子完成的任务既有一定的难度,但又可完成,当他完成了任务并获得了正向评价时,就会产生“心流”,带给他向更高目标前进的力量。

5.抓住四个时机,学会表扬孩子

第一个时机是在孩子做得好的当下,给他实时的反馈,让他感觉到积极的关注;第二个时机是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在饭桌上与其他家人再次表扬孩子,他会受到更大的鼓舞,家庭的氛围也会很好;第三个时机在一周结束的时候,给孩子做一个“表扬总结”,强化他对于好的行为的记忆;第四个时机是在老师面前,当老师感觉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对学校教育的支持时,会更积极地去评价孩子,而老师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