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100期(总第374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有声有色”上好小学思政课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唐月悦
《教育导报》2022年第100期(总第3748期) 导报三版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是否有效落实,重点在课堂。小学思政课是“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起步阶段,如何上好小学的思政课,如何为小学段的“青苗”们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中树立“青云之志”,为中学段、大学段,乃至人生做好政治情感的累积?解答这系列问题,是小学思政教师的使命担当。在实践中,我尝试“有声有色”“有进有退”地教学,在“四有”课堂中,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思政课的课堂强音。

一、有声有色,感悟思想伟力

“有声有色”的课堂,分别有“有声”“有色”两层含义。

何谓“有声”?第一个声音,是课堂中的“习语声声”。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和重要讲话是课堂的“定音鼓”,也是教学的“金钥匙”。在执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要让孩子们懂得党的这一中心任务不是口号,而是党的战略部署。全班读“两步走”的具体内容后,出示“习语”金句,大家一起品读“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教师继而叩问学生:“你们愿参与到国家的奋斗大潮中来,振兴中华吗?”学生异口同声高呼“愿意”,课堂气氛热烈。

何谓“有声”?第二个声音,是来自孩子的声音。要让他们有话可说、甚至滔滔不绝,小学思政课教学必须从儿童的视角、儿童的立场出发,找到贴近生活实际的话题,用小学生听得懂、说得出、聊得来的语言和方式开展教与学,实现他们与时代的对话、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交流。在“‘潮’前走,强国有我”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解析“国潮1 .0”——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畅谈“国潮2 .0”——中国制造的现代化创新,以及“国潮3 .0”——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崛起。在中国故事讲述中,让学生主动发声,感受祖国强大的软、硬实力,从而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

何谓“有色”?一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课标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之首,就是政治认同,并明确培养目标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烙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烙印。教学中,我适时询问:“未来,我们要建成什么样的国家?”学生明确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后,我继续追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我们是什么制度的国家?”全班齐答:“社会主义。”结合“国潮1 .0”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的事实,师生梳理逻辑关系,得出结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要走社会主义发展的路,走中国文化的路,走中国自己的路。

何谓“有色”之二,是指“中国红”。“中国红”在思政课堂代表一种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代表民族之魂。在“‘潮’前走,强国有我”教学中,“国潮”的迭代是明线,其暗线就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从三个纬度共筑学生的国家认同,坚定学生的志向、骨气、信心,把“小我”融入“大我”的作为人生选择和行为指南。

二、有进有退,涵养中国力量

如果说“有声有色”的课堂是在突破思政课教学的难点,那么“有进有退”的课堂是攻破思政课教学的重点。这次的同课异构的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挑战,教师需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义的内容和素材进行二次加工,甚至再创造,转化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资源和课堂设计。

这节小学段的课,针对“国潮是什么”,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对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知情意行目标,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课堂一开始,我走在前面,领着孩子们梳理“国潮1 .0”,它以中国经典元素为魂,融入新派新潮的形态,归纳成公式:中国经典+新派新潮。而在“国潮2 .0”和“国潮3 .0”的学习中,教师“退居二线”——放视频,给材料,出图谱,搭台子,做注脚,让学生通过史实认知、发现比较、小组讨论、分析表达等,自己梳理提炼、总结归纳出了“国潮2 .0”是中国自信+科技创新,“国潮3 .0”是中国精神+全面崛起。这样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退为进”,让课堂学习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厚重且有力量。

思政课堂“有进有退”,正如“蹲得低才能跳得高”。教师真正在意的,不应是“进度”,而是有没有“进头脑”。因为,即使你“教完”了,学生也未必“学会”;即使今天“学会”了,未来也未必“为国所用”或“为国争光”。所以,要让小学生既“想学”“能学”“会学”“善学”,思政课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深度学习落实核心素养。这样的深度学习,需要师生“有进有退”,不以“记住”为目标或评价,要“步步为营”夯实学习过程——教师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关系的梳理,引领学生超越认知的“表面”,探索事物的“内在”,在感知中引思、感受中激情、诠释中明理、决定中导行,步步扎根,积蓄爱党爱国的奋斗力量,积蓄中涵养中国力量。“有进有退”的“深度学”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思维、思想方法等有机融合,使高质量思政课堂成为可能。

综上,“有声有色”着眼教学理念和内容,“有进有退”着力教学方法,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教学中,既不能只想“内容为王”,如果找不到进学生头脑“路”和“桥”,课堂便没有吸引力;也不能“方法至上”,这样思政课就可能走向“形式大于内容”。我们只能不断尝试既“有声有色”又“有进有退”,内外兼修,走深、走实、走心,才能赋予和实现小学思政课的时代价值。

唐月悦在上“‘潮’前走,强国有我”思政课。(图片由学校提供)